以西結書的信心之旅
《以西結書》(Book of Ezekiel)是舊約中最富異象與象徵性語言的先知書之一。書名來自先知以西結的名字,希伯來文為יְחֶזְקֵאל(Yeḥezqēʾl),意為「神必加強」或「神的力量」。傳統上認為本書作者為先知以西結,一位在公元前6世紀初被擄至巴比倫的祭司。書中記載了他於被擄期間(公元前593年至571年)所領受的異象與神諭,是他在流亡中對神旨意的見證與呼聲。
以西結的生命橫跨猶大國由復興走向滅亡的關鍵時期。他可能親歷約西亞王的宗教改革,見證國家的短暫復興;然而,猶大隨後面臨巴比倫的壓迫,並於公元前597年的第二次被擄中被擄至巴比倫。在異地,他蒙神呼召,向被擄的百姓宣講神的話語。
《以西結書》共48章,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4章)針對猶大的審判,指出他們背約與罪行,警告毀滅將臨;第二部分(25–32章)針對外邦列國的審判,彰顯神對萬國的主權;第三部分(33–48章)則轉向安慰與復興,預告以色列的重建與榮耀未來,並詳述新聖殿與神榮耀歸回的異象。
《以西結書》運用大量象徵性行動與異象,例如開卷中的神榮耀戰車、聖殿中的可憎之物、枯骨復生,以及末後新聖殿的圖像,這些異象震撼人心,寓意深遠。本書記錄了16個具體的時間標記,顯示這些異象根植於真實歷史,而非脫離現實的幻想。雖然部分章節的排列不全依時間順序,但整體信息展現出一個連貫的救恩圖景。
《以西結書》在內容與處境之間展現出深刻的神學張力。在國難當頭之際,先知既宣告審判,也預言希望,使人想起耶利米對假先知的警告:「他們輕忽地醫治我百姓的損傷,說:『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耶利米書》六章14節)。然而,以西結的信息,以及他身處被擄群體、與民共苦的事實,顯示他是真先知,而非混水摸魚的假先知。他不是說空話、造幻夢的人,而是引導民眾在混亂中辨識神的旨意。
今日閱讀《以西結書》,我們不僅要理解古代先知的語言與象徵,更應思想其對當代動盪社會的啟發。當今世界同樣面對各種不確定、衝突與信仰的試煉,這卷先知書鼓勵我們在困惑與黑暗中堅守信仰,憑信仰委身於神。正如以西結那樣,即使身處被擄之地,仍以神的話語為光,為群體指出審判與盼望的真實道路。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