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當我小孩

輔心看:別當我小孩

美珍 (化名)一向對獨子俊傑(化名)的學業要求甚高,連她也自稱「虎媽」,從小到大對他非常管束。母親經常督促他:「你要勤力讀書,打少點機,不要這麼懶散!」母親一直的嚴厲管教,令他感到無比壓力。

一年前,美珍的丈夫因意外突然離世,遺下她和兒子相依為命,大家都需時療癒喪親之痛。以前,父親一直擔當調和角色,可是自從父親過世,母子的核心問題逐漸浮現,關係漸趨緊張,經常發生衝突。俊傑一向與爸爸較親近,頃刻失去這位溫和的「中間人」角色,令他面對巨大衝擊,需要重新適應如何與媽媽相處。

「你的讀書壓力又怎及得上我的工作壓力?你只需要讀書,但我要兼顧的事可多著呢!」美珍成為家中唯一經濟支柱,對未來深感徬徨與焦慮,不知不覺間遷怒於俊傑,令俊傑大感無奈。

俊傑內心矛盾,既想擺脫母親的操控,但又不想與母親爭執。為了逃避更多衝突,只好事事順她意。可是他卻非心甘情願,因而積壓著滿腔不忿,強行抑壓內在情緒。

根據Eric Berne所創的交互分析治癒法(Transactional Analysis),人類行為分為三種自我,分別是「父母式自我」,「成人式自我」和「兒童式自我」。美珍與俊傑的相處模式是「父母-兒童」,若雙方習以為常,關係尚可取得平衡。可是,長期唯命是從只會窒礙俊傑個人性格發展,扼殺他的快樂。再者,俊傑已踏入青春期,開始變成有主見的成年人,並非甘心樂意停留在「兒童」角色,衝突自然頻繁發生。

他們固然永遠是母子關係,但他們非以「父母-兒童」模式相處不可。若二人學習以「成人-成人」模式相處,雙方便可互相尊重,平起平坐。當美珍放下「父母式自我」,不再以高姿態指責俊傑,摒棄以命令式態度對待兒子,改變由上而下的操縱,適當地以「成人式自我」與俊傑相處時,兒子便會感到被尊重,自然願意親近媽媽多點。當俊傑以「成人式自我」表達個人感受,不再壓抑自己的情緒,告別接受命令的「兒童式自我」,自己處理學業,美珍便不會過份干涉。母子重新學習以「成人-成人」模式相處,各人認領個人情緒,不投射於對方身上,關係便會隨之大大改善。

縱使美珍和俊傑骨子裡關愛對方,「父母-兒童」的互動模式卻築起了一道高牆,彼此心並沒有接通,收不到對方的愛。母子共同培養「成人式自我」,健康成長的方向,亦應以平等的「成人-成人」地位相待,一起面對未來種種挑戰!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