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你走出抑鬱低谷

輔心看:陪你走出抑鬱低谷

「我就像困於一個牢籠裡,不想有明天,每天只想一覺睡去,甚麼都不理會。每天都是這樣,我感到很無力。」

倩如就讀名校,中學生涯長期面對沉重的學業壓力,經常與同學比較,自我形象低落,導致她患上抑鬱症。應付公開考試期間,她更經常失眠、手震和腹瀉。她的腦袋彷彿內置一個「鬧鐘」,即使公開考試過後,仍然每隔一會便響起來鞭策她:「你盡快把工作完成!動起來!不要偷懶!」面對這個「鬧鐘」,她感到非常疲憊無力,於是她時常躲進被窩裡,逃避這把催逼的聲音。

「我也很想有動力,但每天我都覺得很沉重。我真的沒有動力做任何事情,只想睡覺。我不想外出,就連我最喜歡的游泳,現在也提不起勁。我也不知道為何不開心,只想躲在家中的角落哭泣。」

倩如曾嘗試向母親表達自己的情況,但母親總認為她沒有事,不需要看醫生。「考試有壓力是正常不過的事,許多人也如是。你別再扮作不妥,借故躲懶!」母親不理解倩如的情況,令她感到非常受傷。她覺得母親怎樣都不會明白自己,最後她無奈地自行找朋友陪同見精神科醫生。

母親得悉倩如的情況後晴天霹靂,頓時深感擔心焦慮,扭盡六壬協助女兒改善病情。她經常叫女兒外出走走,卻弄巧反拙。「你出去做運動吧!別常躲在家中!」母親的好言相勸卻令倩如倍感壓力,關心變成催促,再次令女兒感到不被明白。倩如不但要面對腦袋的「鬧鐘」,還要應付母親的催逼,裡外受壓。

「面對女兒的情緒處於低谷,你也感到辛苦了。倩如渴望你的理解,你其實不必急於勸導她,只要向她表達你的同理心,因為她需要的是別人的細心聆聽。」患者的家人同樣需要支援,面對意志消沉的患者在家中頹廢度日,自然感到煎熬。幸好母親也願意接受輔導,獲得情緒支援,同時亦對抑鬱症加深認識,學曉如何與抑鬱症患者相處。

母親起初非常擔心抗抑鬱藥物對女兒的副作用,曾與她爭拗應否服用藥物。後來母親逐漸理解到創造和諧平靜的氣氛,方能改善女兒的病情,亦開始多留在家中陪伴她。倩如服用抗抑鬱藥物,配以心理輔導雙管齊下,幾星期後,精神狀況已明顯改善。

抑鬱症患者的康復之路往往很漫長,需要家人無比的耐性和堅定的支持。家人的陪伴和體諒,才是最佳良藥 !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