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教心談:適應

從荷蘭返到香港剛好一個月,很多事情都在適應。為什麼要適應?因為我改變了,但香港更是變了。事實上我們及周圍的環境都在改變中,也在彼此適應中。

除了忘記入升降機時要按關門鈕,又忘記了不必主動與陌生人打招呼。幸好現在有口罩掩蓋,否則我的點頭微笑,會使陌生人感到困惑。我當然要適應一齊擠擁在路上的行人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乘客,但較難適應的是戶外活動全時間帶口罩,在氣溫30度又潮濕的天氣戴著濕口罩說話或活動,有時有窒息之感,十分辛苦。尤其是在實體崇拜講道、分享或者教書時。幸好室內有冷氣空調,不用那麼辛苦,但是,我其實也要適應空調的低溫。此外,我每天出外回家就要盡快洗頭洗澡,每到一處都要用火酒洗手,潔淨條例媲美猶太人。大家都在十分緊張警愓下生活!很累的。

但適應當今香港的社會氛圍,更是我的挑戰。作為經常在公開場合說話或講道教導又寫文章的人,要常存謹慎,自我約束的心,免被以言入罪,壓力不小。疫症恐慌,加上政治問題,厭煩的心情很易泛濫。要生活寫意不是易事。感覺香港人確實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回來逾月,多番在交通工具上,遇上車上大聲自言自語或吵鬧的乘客,心頭泛起一陣陣隱痛。

對宣教士的適應能力,要求是十分之高。因為常常要適應多番轉變,疫情的問題使整個世界整體人類都要學習和鍛練適應能力。適應環境的轉變成為人類的新常態。經常有新常態也變成了新動態。也許不能再期望可以常在安舒區。沒有淨土、樂土,但可以為自己創造心靈的樂園——一個與主相遇片刻的避靜、一個藏在主裡的避難所,為自己的適應能力加油。

讓我們勇敢面對新常態或新動態,我們有可倚靠的上帝,作為我們的主,無論祂帶領我們到甚麼地方和面對甚麼處境,我們都可以安然面對。但適應是費力的,會使心疲累。年長了,是需要學習接受自己的限制,知道自己也需要靠主得力去適應。

文:林俊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