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寄死歸

宣教心談:生寄死歸

從歐宣教返香港這十個月,參加或主持了為數不了的喪禮,許多都令我十分傷感的。我仍然看不透「生寄死歸」的人生路。這其實是《淮南子,精神訓》所說的:「生,寄也;死,歸也。」生如寄居人間,死如歸去,豁達者的處世看法。

死歸!是的。但我不能釋懷,因為有些人的死亡是使人感到有強烈割捨之痛,關係愈親切,也許痛失感愈強烈,但有一些人壯烈的犧牲,也會叫人心如刀割。若是因慘痛的遭遇、或是不明不白離世,令人覺得是枉死,就會令人特別傷感,且痛苦的感覺會更強。死亡本身可能沒有引起那麼大的害怕,離別之苦才是令人最難過。這是一種坐立不安的難耐,夢縈魂牽的失落。看到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場面,傷痛、遺憾和無奈,我主持喪禮時看著也會感觸落淚!

當家屬友人陷在哀痛中,可通過喪禮的哀悼來撫慰心靈,這是哀傷者最需要的,容讓哀傷者用他們覺得最適切的方法表達心情,是人類的社會基本的要求,只有喪心病狂、麻木不仁的人才不懂這道理。就算有人兔死狐悲,也是表達人類文化對哀悼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該多讓哀傷者流露感受。

叫我最感動的,是見到一些頻離世的教友,既已體會生是寄居,死是歸回,不懼死亡,就爭取機會幫助那些將為自己哀傷的親友,有心理準備,面對別離之痛,盡顯人性的光輝。但這是否叫人死得太沉重了?也許是!只因現在生太憂患,死求祝福!若是能行,希望死前也能給親愛的人最後的祝福。例如化解未消之恨、表達未說之愛、傳播未宣之教……。然而我們只知出有時、死有時,不知生之時,死之時,還是把握現時,行在當下吧!

 

文:林俊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