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等於二
「瘋子不是沒有理性的人,瘋子是只剩下理性的人」——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
一加一是什麼?
1+1 是什麼?也許沒有比這更容易的數學題目了,不是嗎?但是若真要證明這一點,可能需要費些周章。許多看似顯而易見的事,往往最難闡明。我們以為自己「當然知道」的事,往往也是最需要深思的事。
比方說,哲人蘇格拉底要我們「認識自己」。這句被刻在古希臘德爾菲阿波羅神廟入口處的格言,看似最淺顯,卻正是最深奧的。蘇格拉底的洞見是:「我知道我不知道」,這正是知識的開始。因為人若真要認識自己,必須先認識創造他的上帝,所以「認識自己」其實比蘇格拉底想像的還要困難得多。
嘗試1+1=2
好吧,還是先試試容易一點的:1+1=2。你說:我有一個蘋果,再拿一個蘋果,不就有了兩個蘋果嗎?證明完畢。
但是如果你有一個蘋果,再拿一個橘子呢?你仍然只有一個蘋果。你可能會說:「不錯,但我原來只有一個水果,現在有兩個水果了。」那麼,如果你有一個蘋果,再加上一份蘋果派食譜呢?現在你到底有兩個什麼?
再比如,你有一滴水,再加一滴水,結果仍是一滴水;你若有一個無限大,再加上一個無限大,仍然只是無限大。「不跟你玩了!」
證明1+1=2
上世紀有兩位數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邏輯學家)——懷特海(Whitehead)和他的學生羅素(Russell),真的嚴謹地證明了 1+1=2。他們的論文發表在《數學原理》一書中,整整花了三百多頁篇幅。
為什麼這麼難?因為首先需要定義什麼是「數字」:到底「1」是什麼?「2」是什麼?「加」與「等於」又是什麼?沒有這些嚴格的定義,就無法證明 1+1=2。
他們使用「集合論」(Set Theory)的方式來理解數目。例如:「1」定義為「僅包含『空集』的集合」,「2」則是「『僅包含空集的集合』與『空集』所構成的集合」。若讀者覺得像繞口令,他們的證明的確就是由這類「口令」組成,長達三百多頁。筆者學的是物理學,對「懷特海–羅素的證明」實在是消化不良。
然而,我們知道他們的結論是對的,因為我們本來就知道 1+1=2。若他們得出相反的結果,我們就知道這套「口令」是錯的。這正是知識論的難題:若不先知道一些真理,就無法判斷我們尋找真理的方法是否正確。
至於「負負得正」如何被嚴謹證明?若你真有興趣,可以參考 Stendhal(2015)的論文。
尤金‧維格納(Eugene Wigner)是一位美籍匈牙利物理學家,曾在1963 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尤其是因為他對量子力學的數學基礎的重大貢獻。他在 1960 年發表了著名文章《數學在自然科學中的不可思議的有效性》,指出:數學這門人類創造的抽象學問,竟然能如此精準地描述自然界現象,實在令人難以理解。
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Dirac),1933 年諾貝爾獎得主,曾說:「上帝是一位極高明的數學家,祂在構造宇宙時,運用了高深的數學。」他與愛因斯坦一樣,認為一個方程式是否正確,往往可由它是否「美」來判斷。這些科學家即使不信神,也明白宇宙並非隨機偶然,而是在智慧中形成的。
其實,上帝豈止是一位高明的數學家?所有高明的數學家,都是祂所創造的。
數學的限制
偉大的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Hilbert),被譽為「現代數學之父」,曾相信數學能證明一切邏輯真理。他關注數學是否「完全」、是否「自洽」、是否「可判定」。
然而,1931 年哥德爾(Gödel)發表「不完備定理」,證明存在無限多的真實數學命題,卻無法用數學方法證明,徹底打碎了希爾伯特的夢想。
希爾伯特墓碑上刻著德文:「Wir müssen wissen, wir werden wissen」(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將會知道)。但事實是,有些事我們非常想知道,卻註定不能知道,因為「我們不過是人」。拉丁諺語說:「Ignoramus et ignorabimus」(我們現在不知道,將來也不會知道We do not know and will not know),或許更為貼切。
心中真理的聖靈
我們之所以要用最嚴謹的數學來證明1+1=2 ,這並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1+1=2, 而正是因為我們知道這是如此,但是我們對這「嚴謹」的數學推理方法是不是可靠,卻沒有完全的把握。用這推理的方式(學術與邏輯)我們可以證明我們知道是對的,給了我們更多的把握知道,若用這推理所得到的一些其他想像不到的結果也是可靠的。正是因為我們先知道了一些真理,我們才能分辨我們用的「學術」是否是對的。我們能先知道一些真理,正是因為神真理的靈在人心中引導著我們。
不是嗎?如果我們不先知道1+1=2,我們又怎麼知道我們用來證明1+1=2的方法是可靠的呢?這些高深的學問,其實是基於在我們內建的知識上的。我們說知道1+1=2 不如說我們相信1+1=2,因為這是一件我們不知道怎麼去證明的事。然而我們從這信心,可以演化出一個「方法論」,讓我們藉以「知道」數學。一如安瑟倫所說的:「我相信,是為了要知道」(Credo ut intelligam)。
文:黃小石(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