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之窗:祈禱

祈禱

自古以來,人就意識到自己的局限及超自然的存在,不論一個人有沒有宗教信仰,窮極呼天是人的本性。我們知道幾乎在所有的文明中,都有人祈禱的舉動。若要問人與其他的動物有甚麼不同,「只有人會禱告」可能是很好的答案。考古學家發現在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古印度、古希臘等早期文明遺物中,都留下一些人祈禱的紀錄。當然我們中國人也不例外。

我們有古書記載,早在堯舜時代(約在距今4300年以前),皇帝就知道要「祭天」(這是君王獨有的特權),據説堯問舜說:「甚麼是最重要的事?」舜回答說:「祭祀上天」。雖然這些久遠的歷史不易考證,但是我們相當確定在殷商時代(約在距今3600年以前)已經有了相當完整的祭祀規矩,如:《禮記》「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後禮」等許多的記載;並有大量出土的精緻祭祀器皿為證。到了周朝,《周禮》記載周天子「祭天於圜丘」,制定了許多隆重的禮儀,其中有不少一直沿襲到今日。祭祀的精神在於祈禱;君王祭天,重在祈求天賜「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等等福祉。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左傳》記載劉康公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指出治理國家的要素,在乎宗教(禮)與軍事(兵),可見祭祀在社會中的重要性。稍後《禮記》也記載「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就連孔老夫子也禱告,《論語》記載:一次他得了重病,他的學生子路要為他禱告,問他自己是否也禱告,孔子回答說,「丘禱之久矣」。相信孔子也是向上天祈禱,而非偶像崇拜,這也說明了中國人當年的精神文明比起同時期的西方人要高明多了。

古希臘是西方學術的發源地,在西元前6世紀他們已經開始發展了一套相當完整的哲學體系,而希臘聞名於世的更是他們的神話故事。當時這些奧林匹克山上的神明是人們敬拜的對象,哲學家蘇格拉底在雅典被處死的罪名之一是因他為「無神論者」,他的教導破壞了當時年輕人敬虔的信心。我們讀到第一世紀雅典(當時西方世界的學術中心)的光景,城中偶像林立,他們甚至向著一位「未識之神」的神龕膜拜(《使徒行傳》17章),就怕把那些算不清數目的神明忽略了以致遭禍。有些學者以為當時在雅典城的偶像可能比那裡的居民還多。

其實我們也不必太嘲笑他們無知,在今日中國高考的考場前面,我們也還可以看見許多家長在地上設立祭壇,擺設供品,虔誠跪下燒香禮拜,祈求他們的子弟能夠考上一所好大學。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知識,而是他們尋求超自然界的幫助。誰那麼有把握說超自然界一定不存在呢?

古人怎麼祈禱呢?希臘人有一套規矩,基本上有三個步驟:(一)先決定要向那位神明禱告。希臘人的神明很多,在奧林匹克山上的12「主神」通常是他們禱告的對象。這些不同的神明各有不同的「專長」,比方:要求謀略聰明,就得找雅典娜女神;求愛情,則當找阿芙蘿黛蒂……,找錯了就不靈了。(二)再說明你求的是甚麼?你若不說清楚神明怎麼知道?愈仔細愈好。然後說明你做了些甚麼好事,配得神明對你青睞賜予,因為可能還有許多有同樣祈求的人。(三)最後獻上祭物 (Libation),也有先獻祭才禱告,禱告完了又再獻祭物,大概是基於「禮多神不怪」的原則吧。這些做法可以由人自定。

無事不登三寶殿,雖說神明法力無邊,但是人怎麼向神禱告由人自己主導:他決定向誰禱告?要神明為他做甚麼?甚麼時候要得到?獻甚麼禮物?甚麼時候獻?……其實就是在與神明做一筆交易。中國民間禱告也大同小異:想要結婚找月老,要發財找財神,要長壽找南極仙翁;要玉皇大帝賜福得去賄賂一下自家的灶神,這些都是人自己發明的方法,達成他自己的目的。神是幫我們忙的。這些都充分反應出費爾巴哈所說:「神是人造的」。

佛教的境界不同,他們不是要在這世上獲得甚麼,而是希望能來生離開這個塵世。記得小時看外婆在家中佛堂禱告(念佛),只見她手持念珠,閉起眼睛一遍又一遍地誦唸著「南無阿彌陀佛」六個字。我不懂,也不敢多問。及至年事漸長,才知道念誦「南無阿彌陀佛」是要能達到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修行,有人說信徒最好一天重覆唸1萬次,(大約需要2小時,看個人的功力);這幾個字是梵語,翻譯過來大致是「我願意接受無量福分」的意思。每日不斷的重覆又重覆,特別虔誠的信徒可以一天重覆5、6萬次。

與禱告相關的是「許願」。許願是一種與神明交易的行為:若人祈求的得以成就,他承諾以某種應許還願,比方擺設供品,請神明看戲,重修廟宇,再塑金身等等不一而足。所許的願愈重,得償所願的機會也愈大。有話說:「作天難作四月天,蠶要溫和麥要寒。行人望晴農望雨,採桑娘子望陰天。」以心比心,想老天爺也是待價而沽的。

人若能向上帝禱告,就必需是出於神的定規,因為上帝是萬物的創造者,不是人為自己的需要打造的。聖經中記載(創世記第3章),當人出了問題是上帝先來找人告訴他們解決之道。上帝也啟示人當怎麼禱告,並應許:人若照著祂的心意祈求,上帝必為他們成就。當一個人知道了上帝的旨意,就會有效地禱告了。這與人為要成就自己的旨意而禱告是個極強烈的對比。也許人想:既然是上帝的旨意,那又何必祈求呢?可能他不明白上帝的旨意有許多種,其中之一就是「條件性旨意」(Conditional Will),是人可以祈求成全的。比方說上帝「祂願意萬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章4節),這就是在人的願意和祈求中實現的。

上帝創造我們,自然關心我們(可惜很多人不認識祂),耶穌基督教導祂的門徒禱告,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天父早已知道了……你們要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人會為上帝的旨意成全而禱告,這是人祈禱的最高峰。

 

文:黃小石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