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政乎?

梁言善語:德政乎?

九月開課後中國推出一連串的措施,這些措施究竟是德政還是惡法,有人認為香港稍後也會有類似情況出現,面對這些措施有人感到很矛盾,在此和大家一齊探討。

中國於7月底推出教育「雙減」政策,第一減是減功課的數量和質素,例如小學三至六年級課後功課需要平均60分鐘內完成,初中階段功課則平均90分鐘內完成,杜絕重複性、懲罰性功課。

第二減則針對課外教育,規定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課外培訓機構,現有機構一律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嚴禁學科類培訓機構上市融資等,宣稱減輕學生作業及校外培訓負擔。

及後又推出多項政策,包括禁止設立重點班(類似資優班、升學班),以及小學1、2年級學童不得進行紙筆考試等。教育部以及各地如:北京、浙江、海南等地規定義務教育禁止使用外國教材、停止小學生英語期末考試,以及要求中小學加入習近平思想作為必修課。

還有針對打機:嚴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的時間,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六、日和法定假日每日晚上8時至9時向未成年人提供一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遊戲服務,更有針對偶像崇拜政策等。

撇除背後的政治因素外以上措施是否好呢?個人的立場是:我絕對認同讓學生愉快學習,很多學校有大量功課給學生做,他們往往做功課、溫習至深夜,感到很大的壓力,有很多學生不願意上學,所以若有學校推行愉快學習(Happy School) 家長便會趨之若鶩,在西方國家很多學校都均沒有太多功課予學生做,學生們很享受課堂生活,他們一樣可以升讀大學。當然這是要整個教育制度配合,若不然,家長們有所比較下認為沒有太多功課做是會有不好的成績,於是便迫使兒女報讀多功課的學校。

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好的成績將學生分為精英班、平庸班。精英班便給予重點栽培,這會使學生產生驕傲或自卑,我們應該因材施教,但不應單著重精英輕忽平庸,故此不准設立重點班是德政。

不准學生補習即時的影響不是學生而是校外培訓機構及股票投資者,如:今年二月到七月下旬,去年年底在香港上市的新東方市值下跌了87%,令人觸目驚心,一間有27年大型教育集團倒閉一萬三千多家長排隊「等不到退費」。當然學生也會受影響,因為有一些學生在課堂裡有不明白的內容,但老師也太多工作面對而未能逐一補教,他們可以在補習班中得到幫助,而補習班的老師教學方法有時會比傳統學校的老師來得靈活、有趣,可以啟發學生,補學校的不足。當然有一些補習學校只是教導學生怎樣應付考試,塑造很多補習天王,這也是不理想的。

禁止使用外國教材、小學生不用英語期末考試,這樣學生的英文水平會否因而降低,若他們升讀大學、甚或要出外國留學能否接軌頓成疑問。不能否認英文是很多國家通用的語言,若整體不學習英文、外語會否使整體知識水平下降呢?

所以整個教育制度沒有一套完善的計劃去配合、或往往從政治角度考量會引來很多問題。正如九七年香港回歸時,董建華一上場就推行母語教學。我是贊成母語教學,因為溝通上較容易、有利學習。而且母語教學的學校也人才輩出,正如香港培正、真光中學均是母語教學也是名校。但當日在沒有詳盡計劃下一刀切便出現很多問題,因又保留一些英文學校,便使英文學校好像是高一等級,但英文學校又多集中於港島區、特別在中區及半山區、男校多於女校,變成不平均、不公平。故此這些教育措施是要有全盤的考慮、有周詳的計劃及配套才應施行。

有很多父母為了兒女打機問題產生不少衝突,引致關係不佳。沉迷打機也會引致打機者的情緒、視力、精神、人際關係受影響。但是否需要政府立例並指定什麼時候才可以打機呢?這是應由父母給兒女作出教導、安排。而這些安排可以是靈活調動。例如學生辛苦地完成了考試,但考試最後完結是星期三,他可以在考試後打一段時間遊戲機作為娛樂,但這規例使他們不能如此作,若作了便是犯法,真的很無奈。

而且全國的未成年人集中在一段時間內打機,網絡絕對承受不了這麼多人同一時間使用,事實這政策推出第一個星期那時段網絡大塞車,很多人上不了網。

不少家長認為很多事是他們應有的責任,不需要政府特意立例規管,這樣反而少了靈活度,甚至可能因此誤墮法網。

事實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均有不同的性格、資質、學習方式,父母應盡他們的責任從小好好教導兒女,替他們安排適當的學習、溫習、娛樂、遊玩時間、正確的價值觀,這些並非由政府代勞。政府所作的是制定一些政策如:小班教學,讓老師可以在輕鬆、安全感、沒有壓力下教學,制定適當的勞工政策讓父母可以多些時間與兒女相聚才是重點。

中國人過去強調的是中庸之道,過猶不及絕不理想,學生的學習、娛樂、崇拜偶像,政府的施政也應如此。政府應該尊重、相信市民本身的自主權、自由權、治理能力。寬鬆的政策一定比嚴苛的政策來得好,但願領導人明白什麼是壓迫力越大反抗力越強的道理!

 

文:梁永善作者簡介

推介:梁永善【梁言善語】網播節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