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教會的危機

梁言善語:疫情中教會的危機

上次與讀者分享疫情對家庭如何有正、負面影響,是次與大家分享這疫情怎樣影響著教會。

很多教會三月初因限聚令緣故便完全停了實體崇拜,直至5月22日開始才恢復宗教活動,卻限制了聚會人數,因座位間要有一定距離,故只是平日聚會地方容量的一半。雖然如此但有不少教會仍未能即時有實體崇拜,因為不少教會是借用學校地方聚會,因學校未復課——尤其是幼稚園、幼兒園,故學校在此期間不方便借出地方,他們仍要停止實體崇拜。

會友流失

因缺乏實體崇拜,教會的奉獻大大減少,這影響著教會運作,但當然這不應是重點,因教會重視的應該是「人」。教會面對最大問題是缺乏凝聚力,三、四個月或更長時間沒有實體敬拜,有多少肢體仍能和牧者、弟兄姊妹有好的交往?且按時在網上崇拜呢?若有,也未必選擇本堂的崇拜,因網絡上有不少的選擇,不少信徒或會上其他教會的網頁聽道,這是牧者不能阻止、也不應阻止,當會友在這些日子多收看、收聽了其他堂會牧者的講道,這對他們靈命的成長定有裨益,若再對照自己教會的牧者講道當中會否有落差呢?當一天恢復實體崇拜後,他們會否重回自己的教會或轉去另一間教會呢?事實有這可能性,我知道有肢體在自己堂會沒有實體崇拜下而出席了另一區一間教會的聚會。

留下因素

我曾經向牧者分享,我們不能怪責會友選擇講員聽道,因他們仍有出席崇拜,他們渴望聽有紮實內容的信息,這渴慕的心是對的,正如我們出外用膳也會揀選一間食物質素高的食肆,若那間水準差的食肆,即使在住所樓下也不會光顧呢!故此牧者應反思為何會友揀選聽另一些牧者的宣講而不揀自己呢?教會的牧者可有好好準備講章,信徒是懂得分辨牧者用了多少時間、心思在其講章內,更重要是彼此間的關係,若牧者有生命力、有愛,尤其當會友深深感受到牧者對他的關心、愛護,縱使其恩賜不是在宣講上,他們仍會留在教會中,因始終也不是每個星期由該牧者負責宣講,即使宣講也只是三十至四十分鐘而已,要忍受也不難(當然,若每週均要「忍受」終會忍無可忍),因此愛的關顧、相交才是維繫肢體留在教會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也是當日我作堂主任時,很著緊牧者可有好好個別約見關心會友的原因,我要求每週一定要個別約見多少個肢體,且要報告呢!

埋身牧養

疫情期間牧者若沒有好好關心、牧養肢體便是失職,如牧養在職者的牧者平日肢體要工作,頗忙碌而難以見面,然而此刻可有趁那些肢體或許要在家工作(Home Office)或無奈放無薪假期、甚或被解僱而會約見他們,給他們安慰、鼓勵?牧養中年肢體及長者的牧者,可有關心他們?因他們很多人不懂上網。我認識一些長者,他們不懂上網,教會重開實體崇拜也不知道,更何況參加網上崇拜呢!故此要作出另一種牧養模式。

這次疫情也是對牧者、教會的考驗,正如保羅的教導:「各人的工程必然顯露,因為那日子要將它表明出來,有火發現;這火要試驗各人的工程怎樣。人在那根基上所建造的工程若存得住,他就要得賞賜。人的工程若被燒了,他就要受虧損,自己卻要得救;雖然得救,乃像從火裡經過的一樣。」(林前三章13-15節)

疫情過後教會恢復正常聚會,但兩、三個月後會友的出席率如何,便反映出疫情期間牧者的事奉及教會肢體間的關係如何。求神叫牧者忠於使命,若我們忠於所託便會自然地主動、積極關心約見肢體呢!求神保守!

未來準備

這次疫情也可以說是教會或許面對另一次更大的挑戰、衝擊的準備,正如因多年前香港曾經歷過沙士而使市民的防禦意識比別國更強,因疫情期間沒有實體聚會故不少在網上聚會,雖有不足之處但卻可突破地方的限制,成了另類的「家庭教會」,而且傳播更廣,因一些崇拜、聖經課程參加的肢體不一定是該堂會的會友,更有其他教會、甚至是海外的信徒,有誰可擔保香港教會仍能保持現狀呢!雖然基本法賦予市民有「宗教自由」,國內同樣有「宗教自由」,但國內教會面對著甚麼處境呢!故此香港教會要好好思量,若一天我們面對類似的情況,我們應如何應付及牧養,沒有實體崇拜後網上聚會或分散小組家庭式聚會是可考慮之列,求神幫助教會牧者對會友、社會有敏銳的觸覺作出有效的回應。

文:梁永善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