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儂在心

梁言善語:連儂在心

馬丁路得看見昔日教會,與聖經教導有很大差異,於是在1517年10月31日,將《九十五條論綱》貼在威登堡大學的教堂門口,吸引大量人參閱,四週後各種譯文傳遍西歐,激發宗教改革,影響深遠。八九民運前,不少大學生對當時的貪腐、政府的不滿以大字報形式,張貼於北京大學的民主牆上,引起眾多人民關注,帶來變革的呼喊和行動,可見民間表達方式的力量挺大。
從六、七月開始,香港各區出現反《逃犯條例》的連儂牆,這是雨傘運動的延伸及擴展,其中大埔墟港鐵站不單是全港之冠,它更成了一個景點,招來大批市民特意來此參觀、拍照留念。
連儂牆是民間表達方式之一,各年齡、背景的人士用文字、圖畫、截圖,把心意貼到牆上,當中有許多藝術性、可觀性高的作品。筆者覺得此宣洩渠道不錯,總比「勇武抗爭」破壞公共設施好,還可以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心願、意見。政府說要搭建溝通平台,其實他們只要前往上述的地方觀看,就能明白部份民意訴求及怨氣,有助他們去施行政策。
當然亦有一些人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有礙觀瞻、影響環境衛生,不過以上只是部份的原因,真正的是大多有不同政治立場而已。對此有人刻意用火燒、淋糞去破壞它,甚至曾在半夜有旅遊巴,載一班白衣者往大埔連儂牆,蓄意破壞他人的貼紙,但很快惹起「撕一張、貼一百」的反抗行動,所以該類型的動作便略為減少。
縱使我們明白終有一天,貼紙與連濃牆會蕩然無存,可是有些市民已經「連儂在心」,並且深深烙印在心坎內,難以磨滅。筆者非常相信連儂牆,正如馬丁路得及北大民主牆般,起到長遠的作用。
最後,祝願連儂牆早早消失——絕不是因為被暴力清洗,乃是政府回應了民間訴求,社會恢復寧靜和諧,不再需要以那方法去表達心意啊!

梁永善

(號角月報2019年11月【生命線】)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