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悔當初

梁言善語:無悔當初 — 從基伊拉事件看移民

愈來愈多家庭會離港往他國居住,要作出抉擇不容易,即使已決定了但面對前面的日子仍感到茫然,很多不肯定的事會不斷發生,因而情緒上也不太穩定,故此想藉大衛生平一件事看應否後悔當初的決定。

尋求神旨(撒上二十三章1-2節)
神揀選掃羅作以色列族的第一個王,但他沒有珍惜神的恩典,有權力下要獲取更多財富而不遵從神的命令,在撒母耳指正下沒有真正悔改而被神放棄另立大衛作王。他不檢討自己被放棄的原因,害怕自己地位不保而不斷追殺大衛,亦使民不聊生,不滿他的子民愈來愈多,不少人便跟從大衛。大衛沒有得罪掃羅,但也無奈地要逃亡,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在逃亡期間大衛收到消息非利士人攻擊基伊拉,搶奪其禾場(撒上二十三章1節),他得悉後要拔刀相助,但他先做一件事:「所以大衛求問耶和華說:『我去攻打那些非利士人可以不可以?』」(撒上二十三章2節)

幫助人是一件美事,但大衛仍先求問神,是否允許他如此作。大衛並不因自己曾受到神膏抺便認定自己一定會打勝仗,他知每個狀況均是新的,神往往有不同的定旨,神的祝福只會臨到順從其旨意的人身上。正如傳福音、開佈道會、植堂、給慈惠予有需要的人均是美事,但每事均有其獨特性,我們要好好探索神的心意,是否神要我們參與在其中。當要移民這是重要的抉擇,更需好好的禱告,求問神的心意與指示。結果大衛清楚得到神的答覆「你可以去攻打非利士人,拯救基伊拉。」(撒上二十三章2節下),這是一個肯定的答案!

面對反對(撒上二十三章3節)
但當大衛與其跟隨者分享時即時面對反對的聲音,「跟隨大衛的人對他說:『我們在猶大地這裡尚且懼怕,何況往基伊拉去攻打非利士人的軍旅呢?』」(撒上二十三章3節)。不要怪責這些人沒有愛心、信心,這班跟從者是烏合之眾,社會上邊緣人,(撒上二十三章2節)。他們正是「自身難保」,且從未試過打仗,他們又怎能面對敵人的軍旅呢?

當一些年青夫婦向父母提出移民時,有些父母很支持、體諒,甚至給予經濟上的支援;但也有些人會遭到反對、指責,但不要對此有太大的反感,要體諒他們的心境,特別是因為不捨得下而作出反對。大衛沒有指責他們、強逼他們順命,更沒有用神的旨意「壓」他們,他做了一件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事,他再次求問神「大衛又求問耶和華……」(撒上二十三章4節),此求問是謙卑的表現--承認自己或會領受錯神的心意,有出錯的可能性,尋求確認並非軟弱的事。「他必按公平引領謙卑人,將他的道教訓他們。」(詩二十五章9節)
面對重大的抉擇我們不是單去開會,而是同心合意禱告求神指引。因為有陣子人同樣會用神的名字去確定自己的論據。撒母耳記上二十三章7-8節記載掃羅知道大衛進入城內而不是在山邱--他便認為「這是神交在我手裡了!」掃羅不曉得自己已陷入嚴重的靈性錯覺中,不禱告、不順服神心意的人常歸納出不同的錯謬結論。不少人常常會利用說是神的心意作藉口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們需要小心分析那些人的言論。因此當我們要反對或贊同一些事時請不要先用我們的學識、經驗去分析、分辨,乃是先好好反省自己的靈性、生命如何!同樣,我們亦不應自以為是,遇到反對時不是反駁乃是再求問,尋求更清楚的指引。結果大衛再次得到神的肯定。

面對移民的事需要多次向神求問而非一、兩次禱告便可以,更要和家人商量、分享,希望可以說服反對者。昔日基甸、摩西蒙神呼召,他們也多次求神給他們印證以確認這真是出於祂的心意,因為這決定影響深遠,故必須清楚而能無悔當初。

拯救成功(撒上二十三章5節)
聖經簡單的描述他們拯救成功,擊退非利士人,但相信大衛要完全說服六百人使他們順服並不容易,當中仍會有人不忿,仍會有人反對,甚至會說他只為自己建功立業而不理會他們的生死,正是「一將攻城萬骨枯」。當大衛再確認這是神的心意便不會再等候所有人認同而採取行動,他相信結果能證明他是對的!當移民時可能有一些人說移民者自私,不理會他們,是這些指控者不一定是家人只是泛泛之交,假若清楚神的心意便不用太理會這些言論,按神的心意前行。

這事也顯出大衛對神的信靠,當時環境惡劣仍要強出頭,若非對神有信心怎會如此呢?可見信心大小使人對事物的判斷有所不同!

行蹤顯露(撒上二十三章7-8節)
因這戰爭引致大衛行蹤被掃羅知悉,於是他即時領軍追殺他們。當日大衛在亞杜蘭連綿山寨中真的很難追捕他們,但現今他們住在有門有閂的大城內,便成了甕中之鱉很易捉拿,他們的成功反倒使他們再流亡。

再度求問(撒上二十三章9-13節)
當大衛得悉掃羅會捉拿他,他不是即時逃走,而是求問神,「大衛知道掃羅設計謀害他,就對祭司亞比亞他說:『將以弗得拿過來。』」(撒上二十三章9節)。此章聖經第六節插入了一件事就是祭司亞比亞他帶著以弗得投靠大衛,這很清楚闡明正統信仰事奉者已站到大衛那裡,大衛可以隨時求問神;反之,掃羅多次只是靠人給他情報。

大衛求問神掃羅是否真的會進佔基伊拉城(撒上二十三章10-11節),神清楚告之「掃羅必下來」(撒上二十三章11節下);大衛再隨即追問下去、基伊拉人會否將他交予掃羅,基伊拉人會否出賣他,「大衛又說:『基伊拉人將我和跟隨我的人交在掃羅手裡不交?』耶和華說:『必交出來。』」(撒上二十三章12節),神又清楚告之「必交出來」,結果他便與跟隨的六百人再度流亡,「大衛和跟隨他的約有六百人,就起身出了基伊拉,往他們所能往的地方去。有人告訴掃羅,大衛離開基伊拉逃走;於是掃羅不出來了。」(撒上二十三章13節),「往他們所能往的地方去」意即他們沒有目標前往,只是隨處飄流。

無悔當初
聖經很簡單地記述大衛與其跟從者再次流亡,卻沒有描繪他們的心境,但我們可推想到他的跟從者必會埋怨為何要強出頭呢!為何當初不聽他們反對的聲音!大衛要怎樣解釋才可以撫平他們的不滿情緒呢?大衛本身亦有否此感受嗎?

我們不能怪責基伊拉人恩將仇報、以怨報德出賣大衛等人,因為掃羅仍是當時的王;反之,大衛等人是社會的邊緣人,若基伊拉人收留他們,他們便成為串謀國家叛變份子被攻擊,如掃羅曾埋怨,甚至被滅城,大衛冒險乃為了救他們,故他絕不想因自己而致他們受害,故此大衛便黯然離開。大衛亦計算過若與掃羅抗衡,正面開戰,他未必得勝,況且若他與掃羅開戰他便正式成為叛亂份子,故此大衛便無奈引退。

最重要是大衛曾多次求問神,而且多次得到神肯定的答案,事實亦已成功,他深信一切的事均由神掌管,故此他雖然面對更大的困難但仍沒有任何怨對,日後他寫的詩篇便有一句名言「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然不語。」(詩三十九篇9節),這便是信心的表現。他只要確認自己是順服神的心意,後果如何便不再計較。

小結
我們要學習一功課,當我們面對移民或重大抉擇時要多次求問神的心意、聆聽反對或贊成的聲音,好好分析再求問,肯定後便毅然執行。縱使是清楚神的心意、指示,但結果--最少表面結果--也不一定是美好,路不一定順暢,反之會有困逆。大衛好心助人反累己,但他仍默然接受,我們能否如大衛般承認:認「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祢,我就默言不語」

因篇幅所限,我們怎樣衡量那行動的結果是「成功」或「失敗」則留待下期再續。在此祝福不論去或留的每一個讀者蒙神的保守。

 

文:梁永善作者簡介

推介:梁永善【梁言善語】網播節目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