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有情:心流

心流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在《論語》和《史記》中有出現,是孔子對自己心態的描述,意思是: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孔子從讀書和各種活動中體味到無窮樂趣,常常進入忘我境界,現代心理學稱這種狀態為「心流」。

心流(Flow),亦譯神馳、沉浸,是1975年由匈牙利的心理學家米哈裡(Mihaly)提出的心理學概念。心流乃描述當人全神貫注投入沉浸在某個活動時,似乎有種內在的邏輯在指引着身體的各種動作,這時人會淡忘所有事物,感覺不到自我,並且往往爆發出驚人的創造力,同時大腦分泌多巴胺,讓人感到興奮和愉悅,帶來高層次的滿足感。之所以稱為心流,是因為許多人描述他們的體驗時,都提到那是一種如行雲流水般的感覺,例如「我像是飄浮著的」、「好像被一股水流載著走」。

下列是歸納出的五個條件讓人進入心流的狀態:

1.你要具備一定的技能,對你做的事有主控的能力。

2.要有明確目標,並且知道大致的步驟。

3.要有挑戰性,其難度適宜稍微超出你的能力。

4.要有階段性的回饋和獎勵。

5.排除干擾,投入當下,自我消失。

要獲得心流,除了發揮自己的技能,可以通過身體和思維兩個層面去追求。身體的心流可以通過發揮身體的功能來實現,例如參與動感的活動,如瑜伽、舞蹈等,以及通過視覺、聽覺、味覺等感官來獲得心流,如欣賞藝術、音樂和美食等。追求自己熱愛的活動和對其充滿激情是進入心流狀態的重要前提。對於那些與個人興趣和價值觀相關的活動,人們更容易投入並體驗心流。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參與活動,共同追求共同的目標,互相支持和激勵,可以豐富心流體驗。

歷史上很多學者、名人都經歷過心流,並且發生過一些趣事。一個傍晚,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泰利斯(Thales)到郊外觀察星象,一個女傭挑著油燈陪著他。泰利斯的心思全放在頭上的星空,一不留神一跤摔進一口淺井中,狼狽不堪。女傭不禁笑了出來說:「我家主人連地面的狀況都沒有搞清楚,卻關心天上的狀況。」

蘇格拉底熱衷於辯論,常常整天在外與人聊天切磋,有時還到了天亮才回家。有次妻子大發牢騷,蘇格拉底只好奪門而逃。這時妻子從後面潑來一盆冷水,把他全身淋濕。蘇格拉底無奈地自我解嘲說:「我知道打雷後,一定會下大雨。」

法國作家巴爾札克,寫小說入了迷,每時每刻都在思考著。有一天,一位朋友去看望他,巴爾札克突然走到老朋友跟前,大聲叫嚷:「你,你這個不幸的少女自殺了!」那位朋友被弄得莫名其妙。後來一問才知道,巴爾札克正在構思一部小說。他所說的少女,是小說中的一個人物。

古希臘物理學家阿基米德,為了弄清楚國王的皇冠是否全系純金所鑄,苦思冥想,毫無頭緒。有一天,他到公共浴池洗澡。當他坐進浴盆,發現池水往上升起並溢出盆外時,他猛然受到了啟發。欣喜若狂的心情,促使他要盡快將稍縱即逝的設想予以驗證。他發瘋般地衝出浴室,完全忘了穿衣服,赤身露體在街上狂奔。

科學家牛頓,迷於科學研究,廢寢忘食。有一次煮蛋時,錯把手錶丟進鍋裡去。我國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練字入了迷,一次吃飯時竟把墨汁當蒜泥蘸著吃了。

期望你能通過身體、思維、運動、興趣、技能、挑戰、書本、藝術、交友等等,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樂以忘憂,享受心流帶來如行雲流水般的喜悅。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