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心童心:恩慈背後

恩慈背後

經上說:無論何人,因為門徒的名,只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人不能不得賞賜。」(馬太煏音十章42節)這節經文,說出了一個微小的恩慈行動,在主的眼中也是值得欣賞的。然而,不可忽略了最前面的一句:因為門徒的名。因為門徒的名意即:因他是門徒的原故。因他們是主所用的人,願意把一杯涼水給這小子裡的一個喝,不是為聯絡感情,不是為表揚自己的愛心,乃是全然為主,這是可得賞賜的主要原因。

樂施恩惠是因為主的緣故,憐恤寬容也是如此。記後小時候認識一位牧者,他是專責到獄中探監,還特別探那些姦淫擄掠的重犯。當時我們年紀少,都質疑他犯不著把寶貴的時間花在這些罪犯上。但他只輕輕說了一句:假如我像他們一樣的背境,我可能比他們所作的更差。他這句話是何等真確!原來我們不過是罪人。牧師探望他們,傳福音與他們。因他說:我們都是神寶貴的兒女,來到祂面前,才能得著赦免。大愛,廣闊的胸襟,慈悲為懷,最終的目的是讓對方明白自己的錯,在神面前悔改認罪。這牧師讓我們知道彼此恩慈相待,並不只為對別人一點溫暖,最重要的要讓別人有機會從而看見主,使有過錯者得著赦免。這使我想起聖經中一名行淫時被捉拿的婦人,當時要治她罪的一大群人,因耶穌一句問話:「你們當中誰沒有罪,誰就先用石頭砸她吧!」群眾都一個一個走開了。最後,只餘下耶穌和那婦人,當時耶穌對這婦人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翰福音八章11節)這節經文的重點當然是說明主耶穌有赦罪之權,但也別忘記,耶穌最後對婦人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這不也正說明了恩慈的最終目的是叫人悔罪知錯?

要別人憐恤寬容的人,必是自己有所缺欠或犯了過錯。這麼說來,對受惠的人來說是十分有福的,因為別人體諒了你,讓你有機會重獲新生.重新做人。但有時遇上冥頑不靈的人,他不但不悔改,反變本加厲地行惡,那我們若以恩慈相待,豈非如俗語所云:姑息養奸!有時候對惡人仁慈,等於對善人殘忍!這似乎在說明對人憐恤寬容,也要小心為要。這就要看看經上怎麽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馬太福音五章44節)主又應許:「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十二章19節)這樣我們儘管以恩慈待人,為的是叫人悔罪,但若對方依然固我,甚或為惡更甚,則把他交託主,主自有祂的時間表。惟我們的心仍惦記著他,為他禱告。

指出人的錯誤何等容易,接納人的錯誤卻是何等困難,而叫人知錯改過,更是難上加難。要達至恩慈的目的,要有多大的耐性!而且,還要以喜樂平安的心去面對因恩慈的舉動帶來的種種委屈、煩惱。

按上所言,要持守恩慈,又伴隨喜樂平安,恩慈背後必然包含:一份尊重,一種堅持,無限忍耐,全然交託!

 

文:曹綺雯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