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說話︰耶路撒冷(四) – 耶路撒冷舊城的城門

耶路撒冷(四)

1535年,當耶路撒冷成為土耳其鄂圖曼帝國的一部份時,蘇萊曼大帝Suleiman the Magnificent下令重建城牆。城牆全長4.018公里,平均高度為12米,平均厚度為2.5米。城牆上有34座瞭望塔和8座城門,其中7座可通行,一座在建築時候已經是封閉的城門。近年考古學家發現在城牆上有兩個小門,現在已重新開放,讓人通行。

1981年,耶路撒冷城牆和耶路撒冷舊城一併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s。

土耳其鄂圖曼帝國時期的耶路撒冷8座城門分別是:

1. 糞廠門 Dung Gate
2. 錫安門 Zion Gate
3. 約法門 Jaffa Gate
4. 新門 New Gate
5. 大馬士革門 Damascus Gate
6. 希律門 Herod Gate
7. 獅子門 Lion Gate
8. 金門 Golden Gate

1. 糞廠門Dung Gate

1940年代的糞廠門

1. 糞廠門

糞廠門位於耶路撒冷城的西南角,是尼希米時代耶路撒冷城的十一道城門之一。出城門不遠就是堆棄垃圾穢物的欣嫩子谷。糞廠門原本非常狹窄(參考1940年代的糞廠門圖片),約旦於1953年將城門擴闊,以方便汽車進出。

「當夜我出了谷門,往野狗井去,到了糞廠門,察看耶路撒冷的城牆,見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尼希米記二章13節)

糞廠門在泉門與谷門之間,重建耶路撒冷城牆時,由利甲之子瑪基雅負責。

「哈嫩和撒挪亞的居民修造谷門,立門,安門扇和閂鎖,又建築城牆一千肘,直到糞廠門。管理伯.哈基琳、利甲的兒子瑪基雅修造糞廠門,立門,安門扇和閂鎖。」(尼希米記三章13-14節)

及至城牆修復完畢,舉行落成慶典,舉行之處距糞廠門不遠。

「我帶猶大的首領上城,使稱謝的人分爲兩大隊,排列而行︰第一隊在城上往右邊向糞廠門行走。」(尼希米記十二章31節)

糞廠門西面不遠處,有一個小城門,名叫硝皮匠門Tanner Gate。1990年代發掘出來,推斷為中世紀時代一個城樓下面的小城門。當時城內這一帶是製造皮革的工廠,硝皮時臭氣熏天,故名為糞廠門。

2.錫安門

錫安門位於耶路撒冷舊城西南側的錫安山Mount Zion。從錫安門可直接通往耶路撒冷舊城區的亞美尼亞人(上圖的B區)和猶太人區(上圖的A區)。

2.錫安門 Zion Gate

城門雖然經過修復,但仍然刻意保留1948年獨立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和1967年6日戰爭的交戰痕跡。

1860年的錫安門

城門口尚未經過戰爭的洗禮,所以石頭表面非常光滑。

1948年以色列立國之後,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猶太人從錫安門逃往西耶路撒冷。

下期繼續為大家介紹耶路撒冷舊城區的其他城門。

參考資料
蘇冠強。2016。歲月長河聖殿山。香港:宣道出版社。

 

文/圖:蘇冠強(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