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說話:柏林大教堂

柏林大教堂

德國柏林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1999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的別迦摩博物館Pergamon Museum,將於2023年10月關閉14年。趁未閉館之前,筆者8月去了柏林,參觀博物館。

博物館島Museum Island

  1. 舊博物館Altes Museum
  2. 新博物館Neues Museum
  3. 舊國家藝術畫廊Alte Nationalgalerie
  4. 別迦摩博物館Pergamon Museum
  5. 博德博物館Bode Museum

 

除了博物館島之外,柏林另外一個重要地標,就是柏林大教堂Berlin Dome/Berlin Cathedral。

柏林大教堂Berlin Dome/Berlin Cathedral

柏林大教堂穹頂之下,有幾個雕像,是當代著名的神學家,他們的影響力直到今天。

慈運理Zwingli (1484—1531)

基督教新教神學家,瑞士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者。他指出教會階層的腐敗和反對教會傳統,例如在大齋期齋戒、在禮拜場所使用聖像、贖罪券和崇拜聖母馬利亞等。

慈運理Zwingli

聖經高於一切權威

慈運理非常強調聖經的原則,認為基督教的神學應該要回歸聖經,並奠基於聖經,聖經是基督教信仰和傳統及習俗的最高權威。一切由人設立的教會傳統,例如「聖母無原罪」的教義、教皇、崇拜聖人、善功、禁食、節期、朝聖、修道會、教牧獨身、告解、贖罪券、煉獄等,都必須接受聖經的批判。一切無法在聖經中找到根據的傳統或信仰,都應該被摒棄,或被宣佈無效。

1531年,慈運理以隨軍牧師的身份在蘇黎世戰死,年僅47歲。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483—1546)

500年前的宗教改革,其中一個風雲人物是慈運理,另一個是馬丁路德。他在十六世紀初發起宗教改革,影響全歐洲,促成基督新教的興起。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

1517年,馬丁路德在維滕貝格Wittenberge諸聖堂All Saints' Church / Schlosskirche / Castle Church門前,貼出了《關於贖罪券的意義及效果的見解》(Disputatio pro declaratione virtutis indulgentiarum,即《九十五條論綱》Ninety-five Theses),討論教會腐敗問題。馬丁路德強烈質疑贖罪券,反對藉金錢換取上帝赦罪的教導。

馬丁路德強調「因信稱義」Sola fide,指出救恩是上帝的恩典,是祂白白給予人類的禮物,並不是透過善功,而是單單藉著信靠耶穌基督作為救贖者而獲得的。

「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以弗所書二章8-9節)

路德強調聖經是上帝啟示的唯一來源,他更指出天主教會強調的等級制度(聖統制Hierarchy of the Catholic Church),明顯違反了新約聖經中「信徒皆祭司」priesthood of all believers / universal priesthood的教義。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二章9節)

馬丁路德認為,聖餐中基督的確實質降臨,是為「同質說」。而慈運理則認為,聖餐只是一種紀念基督的象徵,即「象徵說」。

1546年,馬丁路德因病去世。

 


文:蘇冠強(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