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永富:父親的影響

司徒永富:父親的影響豈止一封信

父親給他起名永富,本是希望他讀書有所成就,為家人帶來財富,改善生活,但他有自知知明,試過努力但成績一直原地踏步,於是很想走捷徑,他說是性格使然,「試過考試出貓,順利過關;當時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以為行到捷徑就好啦,現在我與兒子行山,落山有時都不會行康莊大道,會走山野草叢。」

年輕時照片

鴻福堂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司徒永富(Ricky)在屋邨環境成長,小時候不愛讀書,「經常遊走於山野間,在足球場、遊樂場、街邊流連,與小朋友玩,已覺得很開心,讀書不好又沒人會理,哈哈。」

走捷徑
他曾想過加入藝員訓練班,「但去到五台山,見到好長的招聘人龍,便知道這不是屬於自己世界。」之後又參加航空少年團,以為做步操訓練可以有日成為空中少爺,「做了幾個月,都是原地踏步,覺得都不可能有一番作為。」他形容求學的階段,總是充滿迷惘的感覺。

直至高中信了耶穌,夢想才比較實際,相信上天會幫助人,「開始歸回現實,腳踏實地。」由於中學會考的經濟及公共事務(EPA)科目成績理想,考入了樹仁學院,「雖然讀不到大學,但我覺得天父在我身上有祂的計劃,人生行的路可能會迂迴一點,但只要努力,可以完成目標。」

1993年與妻子Elsie一同赴美留學

父親的一封信
他坦言自己不是營商材料,完成了樹仁課程,便去了美國留學,入學一個星期便轉讀教育,「我喜歡和人分享,所以選了教育,但又沒想過將來是否可以投身教育界,只是隨心所欲,讀自己喜歡的科目。出國留學都是想飛得高一點,看得遠一點,建立自己的世界觀。」

但在父親眼裡,這就叫做任性,於是寫了一封信給兒子,沒有直斥其非,但很婉轉地表白作為父親的意願,「他寫得好含蓄,話司徒家大概沒有經商之才;我名字叫永富,希望可以給家庭帶來財富,但如果不從商就好難做得到,原來他對我仍有這冀望。」

司徒永富收了這封信後,本著不讓父親看偏,就走去商學院申請讀工商管理碩士,「我唯有兩條腿走,一方面讀教育,另外讀商業管理,摸著石頭,一路調整。」

與妻兒享受假日

父親的影響,除了這封信,還有一碗湯。

當時司徒永富已加入鴻福堂,不斷思考活化涼茶行業,沙士後公司生意受到嚴重打擊,單靠賣涼茶已很難維持下去,「當時公司正處於捱打的狀態,賺到的錢都被租金蠶食,一定要想方法開源。」

湯包的意念
當時父親因病入住療養院,有晚放工後他去探病,忽發奇想,途中在沙田一間小店買了一碗湯,但為了更窩心一點,又買了一個湯壼,把湯倒進去,帶去探父親,「那是西洋菜陳腎豬骨湯,爸爸竟然不察覺是外賣,還邊喝邊說:世界變了,阿仔煲湯我飲!又向隔離床病友說這是我兒子,很以我為榮。我不知如何反應,我們一直都好少說話的,我唯有說:你飲啦!他好感動,以為是我煲。」

離開後,一個意念閃入腦海,「原來飲湯不單有功能作用,還可以代表一種溫暖和關心,父親當時那番話的潛台詞,是兒子很忙但都煲湯關心我。」這意念激發他和團隊進深研究賣湯。

結果帶來改變,「我們首先在門市明檔賣湯,顧客要堂食外帶,發現顧客頗為受落,便進一步鑽研外帶便攜包裝,成為湯袋,可以帶回家,與家人享用。」而在家享用亦成為日後公司產品的方向和文化,「我們建立了『自家』這個品牌,除了自家湯,還有自家涼茶、自家糖水、自家小食。」

「由於我的工作閲歴不單純是從商,還有教育的訓練,行的是一條商業結合理念的融和之路,產品要植根於理念和文化,再用簡單直接的技巧傳遞給顧客。」雖然父親不能看著「自家湯」的概念發陽光便離世,但留給兒子的,卻是意想不到的祝福。「在工作生涯中,每遇挫折,我都會求問天父,為什麼容許這些事情在我身上發生,即使天父沒有回答,我仍相信衪的意念高過我的意念,祂的道路高過我的道路,我只有不斷順服,行步見步。」

近年香港發生的社會運動以至新冠病毒疫情,再給他的人生一次大考驗,「反修例期間,員工上班有困難,因為我們大部份的店舖都在地鐵,一有衝擊,要在短時間落閘,但員工都盡最大努力謹守崗位,這段日子,我感慨良多。」

「去到今次疫情,同樣艱難,我們在後勤盡量做調配,提供足夠支援,為員工搜羅口罩,幫他們做好個人護理;疫情之下,店舖經營時間都要縮短,面對人流生意減少,挑戰的確巨大。」

做店務員體驗前綫工作

除去膽怯
記者問他現在心裡的力量如何,他分享了兩句金句,一句是出自論語:「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第九》)另一句是聖經經文:「因為上帝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提摩太後書 一章7節)。

「兩句的意思都是異曲同工,我們身處的處境,都是上帝容許出現的,香港人過去一年所經歷的,由一隻黑天鵝,再到另一隻黑天鵝,還再有沒有黑天鵝呢?這艱難的情況臨到香港人和基督徒,上帝有什麼話要講呢?無論環境是好是壞,祂想我們要有的,不是膽怯的心,而是靠祂剛強,保守自己在祂裡面身為兒女的初心,繼續跟隨祂。」

經常出席演講活動,鼓勵人向夢想前進。

與公司員工一同參加毅行者

文:黎明輝(本報記者)/圖:受訪者提供

(編註:司徒永富定期為本刊撰寫文章,詳情可瀏覽【職場思維】系列。)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