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無一個人了解自己,無一個人可以滿足你心裡面對愛的渴望,即使有很多人在我們身旁,包括父母、家人、朋友、教會弟兄姊妹、牧者、同事,但沒有一個人可以完全的陪伴,或者知道你生命的一切、生活每一個細微動作或者感受,可能連自己都無時間靜下來疏理,但神卻知道,神就是看顧和護理,這份獨特的關係。」陳朗欣(Alison)對獨一無二的愛的體會。
唯有這一位獨一真神才能真正給予人類生命的意義。
她藉著上帝賦予她的藝術天份,進入不同地方分享愛。
打開友誼之門
Alison正身處於中東一個大城市,做著藝術文化的工作。她透過街頭表演,跟人分享愛和盼望的故事,「我們曾經在海旁表演,我的隊員有音樂表演、跳舞表演,我就用繪畫方式表演。之前我曾經試過用乾性畫筆替人畫肖像,也曾經試過用濕性顏料畫日落,有路經的人停下來,我便跟他們對話。我會跟他們說這幅畫作是畫筆自己畫出來你相信嗎?對方一定說不,我便會說其實這個世界都不是自己走出來,而是有一個創造者,這個世界是有神的,甚至談及聖誕節。」她用繪畫拉近與當地人的距離,打開友誼之門。
另有一次出隊令Alison印象深刻,「那次我們遇到一班男士,他們影我們大頭相,明顯是不太友善,還挑戰說:『你們來改變我們的信仰!』,當討論愈趨激烈,我見勢色不對,便跟其中一個男士說,『你有沒有興趣讓我畫一幅你的肖像?』對方竟然說好,我便拉他到一旁,畫完之後我跟他說自己的見證,『我媽媽幾年前過世,當時我曾經怒神,為何我的爸爸不好?為何是媽媽先離開人世?但在這幾年我跟爸爸一起住、一起相處,我發現原來爸爸有很可愛的一面。若沒有這幾年,我就沒有機會認識爸爸這一面,我對爸爸的印像就可能只停留在小時候媽媽向我訴苦、那個不好的爸爸。我覺得神的道路,是高過人的道路,人有很多醜陋的一面。』」
說畢,出乎意料他身旁另一位男士對她說,「我又要一幅肖像畫。」她說:「可以,不過要聽我說故事。對方說沒有問題,於是我又分享另一個見證,誰知另外一位男士走過來跟我說要聽故事,但不用替我畫肖像,我就跟他分享馬太福音第六章,『連花草、雀鳥不作工,神都看顧,何況我們呢?』」她把神的美好與聖經內容,用繪畫的方式,跨越語言與文化傳給人。「我很高興可以跟他們分享我的故事、分享信仰,又可緩和氣氛。」
不同的藝術人透過自己的方式,跟人分享愛,其中有隊員透過跳舞表演來吸引人。
日落的畫作(左圖),可以吸引人駐足,讓她跟人分享神的創造。
生命的改變
充滿藝術天分的陳朗欣,自幼稚園、小學、中學都是唸基督教學校,所以受到一定的薰陶,直至初中,更因著學校的藝術科老師成為基督徒的轉變,令她的生命改變,「藝術科老師原本是很酷的,而且天天身穿黑衣,但後來卻有很大的轉變,服飾多了很多色彩,她會戴淺紫色頸巾、粉紅色的頸巾,臉上也充滿了笑容,原來因為她信了耶穌,返了教會,所以我對教會很有好感,因此她說教會有堂慶、愛筵邀請我出席,那時雖然我不太了解甚麼是堂慶、愛筵,但我也立即答應。在教會裡,我感受到愛的氛圍,當中的溫暖很吸引我,於是我便決定留下來。」藝術老師的生命轉變,讓Alison看見上帝奇妙的作為,接受邀請去到教會,而弟兄姊妹的愛與接納,讓她決志成為基督徒,接著洗禮加入教會。
「以前的我是一個沒自信的人,細個的時候,因為皮膚黝黑被人取笑,笑我是非洲黑人,但現在去到不同地方別人都覺得我很親切,因為信主之後,我發現原來我在主裡是有價值的,尤其當我看到聖經雅歌一章五節:『我雖然黑,卻是秀美。』原來我黑,神都肯定我,這句經文表達出,其實不要少看自己。」
她稍作停頓,「人跟別人比較時,常會覺得自己被比下去,有時人的自信心都不足夠,總覺得不夠別人好,這句經文卻說了一個真理,在神裡無論甚麼東西,或任何人都有他的用途,有其美麗之處,即使我黑,曾經被人笑,但神說我是秀美,即使別人看來不好,或自己看自己不好,但神都會使用。」生命裡的色彩及愛令她改變,她現在更樂於在眾人面前分享,也享受與陌生人傾談。
她透過繪畫肖像,與不同種族的人接觸,和他們做朋友。
在緊張的討論氣氛下,她想到跟對方畫肖像來緩和氣氛,之後再跟他們分享見證。
跨文化的藝術宣教
她回想大學時跟著短宣隊去到馬來西亞,參加她人生第一次的短宣,這也是她第一次親身接觸跨年齡的伊斯蘭朋友。看到這個國家,Alison心裡想著:「原來有些民族,很少基督徒在他們身邊,那裡的人大部份都是穆斯林,反觀香港教會多到如便利店,我們應該要調派多些基督徒出去。」她被未得之民的需要所震撼,亦是神在她心中,撒下第一顆「跨文化藝術宣教」的種子。
同時,短宣燃點了她對其他信仰的好奇,所以回港後的她帶著熱熾的宣教心積極修習宣教課程,參與不同宣教士的分享會,更想進入神學院作裝備,「當時的我正做藝術教育的工作,在畫室教繪畫,我想申請兼職讀神學,但卻不成功,但在靈修當中神對我說話,提醒我當走的路。」之後幾經波折,她在上帝的時間裡成為全職神學生。畢業後她便牧會,在機構工作,過去幾年自由身做藝術宣教的工作。「其實讀神學時,我已十分清晰要做宣教士,到別的國家與非華裔的人士分享耶穌,只是不知道要去那個地區,於是我一直等候神。畢業後我先在母會當傳道人,為當宣教士作好準備。」
「我的初心是以藝術與人連結,藝術是分享信仰生命(宣教)的載體和切入點。」她說。
「我之前建立了藝術平台,連繫了不同視覺藝術家、戲劇人、默劇佈道隊成員、魔術師、舞蹈員、音樂人等,以多元形式表達福音信仰,定期在街頭表演及繪畫,就如做一個迷你的嘉年華,跟人分享信仰經歷!又試過零距離跟印尼姐姐彈結他,透過音樂吸引她們來跟我們傾計,講信仰、講見證,討論信仰。」藝術和差傳的結合,之前她從沒想過,神漸漸啟發她。
她的初心是以藝術與人連結,尤其熱愛畫肖像與人接觸。
藉藝術傳福音
「藝術有一個特質就是美,無論是美的聲音、美的肢體動作、美的視覺元素,美的東西都是會吸引人停留, 而藝術家接觸人,是透過藝術令到認識甚至不認識的人停下來,在藝術空間,有深層次的生命與生命相遇、對話,在這空間成為好朋友。其實任何的藝術活動都可以成為生命的交流,藝術本身是講故事,每一個藝術家都有信息想傳遞,所以只要有藝術的活動就有信息,然後大家看了或聽了作品便會有共鳴、觸動,接著回應,不論讚許或欣賞,甚至是了解藝術家創作背後的理念和製作過程等。如果信息是關於生命、信仰,即如我畫日落,我可以跟人分享這個世界是由神所創造,藝術是一個切入點。」
她強調,藝術本質是可以讓人對話,基督徒藝術家在那一個場景跟人對話,可以是畫廊或者表演廳,而她就選擇在街頭跟人對話。「其次是如何跟人對話,有些藝術家會比較隱晦,有些藝術家會選擇較為鮮明的方法,例如具體繪畫十字架,分享信息,藝術家有不途的進路或層次。其中街頭的藝術是有限制的,因為街頭的藝術都是即興和短暫的,我不可以畫很複雜的作品,我只可作簡單的畫,目的是透過作品跟人對話,只要有人停下來,我的目的就達到。」基督徒藝術家可以透過作品跟人說故事,包括:信仰或聖經故事,或者自己的見證。
她又曾經試過用「Henna」手繪來分享,「在一個大學校園的攤位活動中,我給一個學生畫了一幅Henna的圖案,內容是關於打水婦人在井旁遇見耶穌的故事。」她由二千年前說起,「有個混血的猶太婦人,被人看不起,因為她有五個丈夫,所以刻意在太陽極曬的時候去打水,因而遇見耶穌,這讓我談到神對人的接納,並跟到場的人士展開對話。有一大學生回應說自己沒有上教會,我便跟她說自己生命如何被神改變,以往害羞的我沒有自信,神和教會生活改變了我。」對於那位大學生來說,Alison是在解釋作品,但她其實是在說聖經故事,這讓她明白,「我們所說的藝術宣教,就是透過作品講見證、講聖經。在街頭要陌生人停下來聽自己分享是近乎無可能是事,但透過藝術,對方反而會有興趣,我們便利用這個時刻講信仰。」Alison把Henna轉變為傳福音的媒界,成為藝術宣教的方式。
她回顧人生,感恩神奇妙的安排和帶領並感觸道,「有那一個可以知道你的一切?連你心底裡的心聲、你的渴想,神都知道、神聽到、回應,祂甚至會幽你一默,你話不可以,祂就讓你試一試!人生如一條路,我們在尋找值得珍惜的人和事,尋找生命有價值的東西,希望你都選擇真理、生命,人生真正的路是有盼望的路。」
約翰福音十四章6節,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
文:Ellen
圖: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