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豎琴療法藝術
音樂藝術除了可以陶冶性情,更有舒緩情緒、療癒之效。
聖經記載善於彈琴的大衛,用豎琴為掃羅王排憂解悶,因此豎琴的音樂被視為可助人療癒身心。從事豎琴療癒師多年的李嘉雯(Carmen),就是以豎琴為別人「治病」。
Carmen本身是一位職業治療師,小時候便學習鋼琴,及至大學畢業尋找人生方向,便求問上帝,「我在一次祈禱,出現了一個景象,我見到有一個台,台的右面有一個豎琴,我正在彈奏,這個情景非常有趣,因為我從來沒彈過豎琴,而當時的我的確想去學一些東西,難道就是豎琴?」
一般人對豎琴的印象是高貴、典雅,甚或給人一種虛榮的感覺,但Carmen只是抱著何況一試的想法走到琴行,「我坐下試彈,發覺也不外如是,但因為豎琴是挨著膊頭去彈奏的,所以我感受到那震動,但我肯定如果我去學這個樂器,就一定不是因為那份的虛榮感。」接著她去試堂,感恩找到一位很好的基督徒老師,這便開展了她的豎琴之路。
創辦義工團
Carmen因著事奉的熱情,創辦了「豎琴夢天使義工團」。義工團以基督教信仰為核心,希望藉著柔悅的豎琴音樂關懷病患者,分享平安、愛和喜樂的信息,服務到訪醫院、護理院、社區服務中心等,提供現場的豎琴彈奏。她招募喜歡與人分享豎琴音樂的基督徒,一起彈奏詩歌給有需要的人聽,「這個義工團隊,每季都有探訪活動,但因著疫情也停辦了一段時間。」
修讀豎琴治療課程
除了義工服務,由於她是治療師,閒時上網都會找尋有關豎琴及治療的資料,但有一天竟然讓她發現有一樣東西叫做「豎琴治療」,「原來美國在90年代已經有這課程。」她感到興奮,決心修讀豎琴療法。
她娓娓道來兩件加深她習豎琴療法的事情,「第一件事發生在2005年,我工作單位的中心主任癌病復發,我們一班專業人員包括: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護士、社工去探望他,當時病者已經神智不清,我望著他感到難過,讓我覺得專業人士又如何?去到生命的晚期,我們也不知道可以為他做些甚麼,那時我有一個念頭,如果可以彈奏一首歌給他聽就好了!」她憶起,「那時初學豎琴,根本不知道甚麼是豎琴療法,但是陪伴一個人步向死亡、或過渡一些不好的時間,我會想起音樂。」原來很早以前,她已經有這意識。
她在澳洲上International Harp Therapy Program實習堂,中間(藍衫)是總監兼老師Christina Tourin
義工團隊一起彈奏詩歌給有需要的人聽
工作的反思
第二件事情令Carmen更堅定要學習豎琴療法是工作的反思,「我因為工作經常接觸腦退化症的個案,而每次要求他們做摺衫等的訓練時,我都會留意他們的眼睛、表情,但我有些疑惑,究竟他們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正在做甚麼?做這些練習究竟對病者是否有意義?這些訓練對他們生活可能是便利一點,但其實他們最終都會漸漸忘記。我發現在工作裡有一個鴻溝,我想幫他們,但我和他們仍有距離,不能夠真正明解對方,不能夠真正了解他們的世界,一直以來都存在著一個欠缺和不足。」
然而,豎琴療法似乎可以幫助Carmen填補這個罅隙,「在實習豎琴療法的過程,我對著智障,或腦退化症的人彈琴,他們原本是不說話的,但我彈完之後,他們會跟我說謝謝,也有一些望著我,告訴我他以前是彈結他的。很多這些的個案,令我覺得別人以為他們已經失智,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但是透過音樂我跟他們好像連繫起來。」
她坦言,「如果讓我選擇豎琴療法的服務對象,我希望服侍晚期、接近死亡的病人,或是情緒有問題的朋友。選擇前者因為我有探望末期癌病患者的經歷,我覺得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很熱鬧,初生BB每個人都歡迎他的來臨,但一個人離開這個世界卻是孤伶伶,不應該是這樣的。在我想像中,如果有豎琴音樂伴著對方走,送他最後一程,然後慢慢去到天堂,天堂的一方一定有豎琴,那就無縫交接,這是很美好的事。至於情緒有困難的朋友,因為我有朋友曾患抑鬱,我心裡常常記掛對方,除了祈禱以外,我覺得彈琴對她會有幫助,這也成了我學習豎琴療法的目標。」
自古以來具療癒功效
究竟何謂豎琴療法?她解釋,「豎琴療法其實不是新鮮事物,在古埃及已經有記載豎琴做一些治病、驅鬼等,最出名就是大衛彈琴給掃羅聽,醫治頭痛及去除他的心病,自古已經有很多文獻及圖畫記載。」她補充說,豎琴療法主要目的跟音樂治療不同,音樂治療是以活動的形式,豎琴療法就是單純地透過豎琴的聲音,震頻的頻率,與人產生共鳴,「因為這個世界,包括人體的細胞都有震動的頻率,如果兩者的頻率是差不多,放在一起,便可以有共鳴的效果,共鳴效果是會怎樣的呢?令到震動的頻率的幅度大了,又或者有同步的感覺,以至覺得舒服、自在,豎琴療法就是這個道理。」
豎琴療法並不是樂器演奏或表演,所以受訓時,Carmen要學習彈奏甚麼調式、甚麼音和拍子給服務對象,「我們會與對方傾偈、聆聽他的聲音、觀察他呼吸的速度、表情動作、情緒,從而根據這些作即興的演奏,例如我彈奏不同的調式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所以如果對方唔開心,我會有相應的調式去彈;對方高興,又會有另一種相應的調式。」修畢整個國際豎琴療法課程大約需時兩年半。
因著義工團,讓她認識很多志同道合的好姊妹
她感謝實習指導老師Laurence Marie的教導
鬱鬱不歡的婆婆變開朗
至於修讀課程的難忘事,她回憶道,「我在加拿大實習,當時我彈琴給一個婆婆聽,那個婆婆很靜,兼且已經很久沒有說話,但我彈完之後,婆婆跟我道謝。第二天我再去,在走廊碰到她,她見到我很高興又非常熱情,當時她的仔仔和媳婦在她旁邊,很感謝我們去彈琴,他們說:『已經兩年沒曾見過媽媽開心、主動』,原來婆婆的丈夫走了之後便入了老人院,他們每次見到媽媽都是鬱鬱不歡,但今次來到見到媽媽開朗了,覺得非常詫異,聽罷我很感動,因為婆婆經歷喪夫,家人又不能經常探望,她內心一定很孤單,如果因為聽到音樂可以令到婆婆外向一點,可以幫到婆婆,我覺得很高興。」
另一件難忘事發生在香港,「我每個月都會去一所弱能人士宿舍做服務,其中一個院友是有大腦麻痹症的,他是一位中年男士,很健談,只是手腳不協調。有次我如常地去彈琴,但那次他很安靜,眼神像是漂向遠方似的,我一邊彈一邊問他在想甚麼?他說想起媽媽,於是我彈奏一些抒情的調式,彈完又跟對方傾偈,談及他年輕時的軼事。」
那次的傾談令她印象深刻,「原來他年輕時活動的地方,正是我中學經常出沒的地方。及至一個月後,我致電該宿舍,負責姑娘告知對方已經離世,當時我很震驚,原來有一晚這位院友自己要求入院,第二天便離開了。」她感到突然也感不捨,「後來我得悉,事發當晚就是我到宿舍彈琴的那天,這對我的震撼簡直是太戲劇化,我當然不好受,但我也慶幸在他最後的日子,有彈琴給他聽。」
她感到奇妙,「對方不會知道自己當晚入院,也不會知道自己即將離世,他就是那天突然想起媽媽,而我又陪伴著他回顧他年輕的時光,整件事很特別,所以我也常常跟學生說,要相信自己當下的直覺,要專注於服務的對象,因為我們不會知道自己做的事impact(產生的影響)會有多大。正如當天我早上11點多去彈琴給那個病友聽,誰知病友離世整件事就在48甚至36小時之內發生。」這深刻的經歷令她難忘。
力量源於上帝
問她學習豎琴療法對信仰有否啟發?她不諱言,在修讀時有過掙扎,因為豎琴療法講及頻率、Energy(能量),這些是否New Age的東西?「講共鳴,又講Feel(感覺),好像很抽象,我自己都花了很長時間去閱讀、去理解。感恩我從小上教會,信仰的堅固,否則沒有宗教信仰,談及能量、頻率,可能會以為是很神秘,甚或相信這富力量的東西是神。但對我來說,上帝創造音樂,上帝創造物理現象,頻率有效用,跟人產生共鳴,有何出奇?我深信所有東西都是來自我的上帝。我想通了,我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其實都是一個手段,而這個手段終極掌控和創造都是上帝,我便安心去做。」
她強調,自己不會把這些東西看為特別或有神奇力量,共鳴、頻率全部都是物理,只是我們看不見,我不會認為這些是神化,這些都是上帝創造。「我開工作室,提供豎琴療法的時候不會提宗教,但我內心知道自己為何要做,而我的能力是來自神。」這對她帶來啟發。
作為國際豎琴療法課程(亞洲區)總監的她,盼望往後可以開展台灣、澳門、新加坡等地的服務,並找得適合的豎琴療癒師加入團隊,一起推動豎琴療法,把豎琴這優美的音樂,用於身心治療領域,祝福更多人。
她開設工作室提供豎琴療法服務,希望祝福更多人。
文:Ellen/圖:部份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