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一種奧秘
基層出身的周文志,自小就喜歡美術,中學時參加很多比賽並獲獎,建立了自信和成功感,「藝術是我原生的嗜好,小時候不知甚麼是藝術,拿起筆就畫,發覺很容易便掌握了技巧,當時我遇到一位啟蒙老師,他知道我在這方面掌握得快,經常帶我們去寫生、看藝術展覽,栽培我們在藝術上的成長,我現在仍與這位老師有聯繫,但他退休後已沒再接觸藝術了,反而我就做很多這方面的工作。」
周文志讀書時不單愛上藝術,更接觸了信仰,信了耶穌,成為他生命的動力與方向,出來社會工作後,他成立了禮品公司,但因為忙於生計,一直未能達成自己的藝術夢想,到生活漸漸穩定下來,便開始認真發展「人生下半場」,希望把信仰融入藝術當中。昔日通宵達旦工作的地方,今天已成為他的創作園地,當意念湧現時,畫板、金屬、石頭和木塊等,都成為他的創作媒介,藉著繪畫、雕塑,呈現心中澎湃的感覺和意念。
藝術使人遇見上帝
「藝術是一種奧秘,蘊含豐富的想像空間,可以引發人的好奇與探索,藝術作品不是商業廣告,一看便明,而是要花時間思考、想像,過程中可以領受作品帶出的信息,如果裡面有深厚的宗教信息,當觀賞者去探究時,就有機會遇見上帝,親近神。」
「我有一件作品,叫做平靜風浪,是用主耶穌的角度,畫祂的雙手斥責風浪。作品有三呎乘四呎大。展覽期間,有位朋友的妹妹看見作品後深受觸動和流淚,彷彿感受到上帝的威嚴和能力,為答謝她的欣賞,我把作品打印了一張A3印刷品送給她。」
令人觸動的油畫「平靜風浪」
非一般的藝術創作
觀賞者的肯定和鼓勵,成為推動周文志向前的力量,為了推動基督徒藝術展覽,他成立了「香港藝術動力」,連結眾多香港的基督徒藝術家,一起透過藝術傳遞信仰生命的信息。
近年他們先後在香港、澳門及新加坡等地舉行展覽,包括「祝福香港」、「祢的名在全地何其美」等,反應熱烈,吸引很多未信主的人來觀賞,「這些作品都有很濃厚的宗教意味,是在商業畫廊、大會堂和文化中心看不到的,很多未信的人看見都感到驚訝,他們沒想過有這麼多基督徒藝術家會走在一起做展覽。我們不是藝術名家,但因為沒有商業的制肘和包袱,可以很釋放地把心中所想畫出來,與一般在外面看到的觀賞式作品有很大的分別,觀賞式作品一般都畫得很美,可以放在家居、酒店、商場做點綴,但未必會帶來深層的思考,而我們展覽的作品卻是代表藝術家的信念。很多人以為基督教藝術的原素只有十字架、天使等,但我們不只畫這些,會有多些變化,例如會畫獅子、羊、大衛等,令人大開眼界。」即使在疫情期間,他們依然繼續策劃線上及實體展覽,務求用各種方法,把藝術的信息帶入社區,讓人多接觸多認識,多渴慕多追求。而周文志又會仿照《聖經》中的聖物,如約櫃、金燈臺等,製作成原大的實物展覽。
推廣結合諸般智慧
這個藝術家群體,就如藝術宣教士,但周文志坦言,要在商業社會中做藝術工作十分艱巨,但他相信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是為未來作預備。「這是任重道遠的工作,推動的過程要有新鮮和獨特的宣傳手法,香港《號角月報》全力支持推動藝術宣教,是一個很好的起步。」
「每一位信徒都有傳福音使命和責任,除了個人的努力,最好能夠集中資源,一起去做,才容易看到成效。福音的傳播不單用口說和文字,可以配合圖像、音樂和影音,而平面與立體的藝術作品,都可以成為宣教材料和傳福音工具,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西斯汀教堂的天花畫、達文西的最後的晩餐,早已成為千古傳誦的作品。很多禮品公司都把這些作品製作成禮品,讓人可以透過這些藝術作品親近上帝,希望我們所做的藝術作品,亦能產生這個效果。」
歐洲旅行時與太太欣賞藝術
最大的夢想
藝術的道路雖然並非完全暢順,但周文志感恩有家人的支持,去歐洲旅行時更經常結伴參觀博物館和畫展。他有一個更大的夢想,就是希望成立一個由中國基督徒藝術家共同創建的基督教藝術博物館,「這個基督教藝術博物館會展示救恩如何臨到中國,在這個大時代裡表現中國基督徒的世界觀,呈現上帝的美善。這是一個很宏大的夢想,希望一步一步朝著這個目標走,先在社區裡推行基督教藝術,當愈來愈多人看到這個需要並給予支持時,夢想終有一天可以達到。」
油畫「晨更」
五餅二魚燈臺
石頭的讚美
五餅二魚
文:黎明輝/圖:部份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