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葡萄樹
我常常感到好奇,為何主耶穌會以葡萄樹來比喻祂與信徒的關係。正值本期主題是「葡萄樹」,於是我做了一些網上搜尋,找到以下資料:
葡萄是生長在藤蔓上的植物,而不是生長在樹上,其特性與一般樹木有許多不同。以下是葡萄樹的一些主要特徵:
1. 生長習性:葡萄藤是木質的多年生攀緣植物,具有長而靈活的莖,能利用卷鬚攀附並支撐在棚架等結構上。
2.葉子:葉子通常寬大有裂紋,邊緣呈鋸齒狀。葡萄藤屬於落葉植物,即在冬季會掉葉。
3.果實:葡萄成串生長,顏色多樣(如綠色、紅色、紫色、黑色),果實生長於藤條的新芽上。
4.主幹和藤條:葡萄藤會長出木質的主幹,隨著年齡增長而變得粗糙,每年從主幹上會長出柔韌的藤條。
5.根系:葡萄藤擁有深根系統,有助於在乾旱的土壤中吸收水分,並提供牢固的支撐。
6.壽命:若照料得宜,葡萄藤可存活並結果數十年,甚至超過百年。
7.氣候需求:葡萄藤適合在溫帶氣候中生長,喜歡夏季溫暖乾燥、冬季寒冷的環境,但不同品種的耐受性也略有差異。
此外,主耶穌選擇葡萄樹作比喻,也因其蘊含豐富的聖經與文化意義。它象徵著生命、連結、成長與上帝的看顧——清楚指出,唯有紮根於主耶穌、連結於上帝,信徒才能茁壯成長,並實現其屬靈生命的目的。
葡萄樹在以色列文化中的象徵意義
文化熟悉度
主耶穌習慣用聽眾熟悉的事物作比喻。在二千年前的巴勒斯坦地區,葡萄是常見植物。葡萄酒是當時人們日常飲品,葡萄園也是農業經濟的重要支柱。使用葡萄樹作為比喻,有助於聽眾容易明白其中的屬靈含義。
以色列的聖經象徵意義
在舊約聖經中,以色列多次被比喻為上帝的葡萄樹或葡萄園(參見以賽亞書五章1-7節,詩篇八十篇8-16節,耶利米書二章21節)。然而,這些經文多指出以色列未能結出好果子。耶穌說「我是真葡萄樹」,正是在宣告祂完成了以色列的本意——忠誠、多結果子,並與上帝維持完美的關係。
葡萄樹的本質
葡萄藤是活的、有機的生命體,需要悉心栽培、修剪與照顧才能茁壯成長並結出果實。這正與耶穌的信息一致:基督徒的生命應關乎內在的成長、與基督的連結與結出屬靈的果子,而不只是外在的宗教行為或形式。
歡樂與富足的象徵
在猶太傳統中,葡萄酒和葡萄藤是象徵歡樂、祝福和富足(參考詩篇一百零四篇15節、箴言三章10節)。耶穌在迦拿行了將水變酒的神蹟(約翰福音二章),並稱自己為葡萄樹,表明祂是屬靈喜樂與真正富足的泉源。
清晰的屬靈依附關係
枝子若離開葡萄樹,便無法存活或結出果子。這是極具說服力的依附形象。耶穌用此比喻強調,屬靈生命的源頭唯有祂,而非宗教體制、傳統或人的努力:「我就是真葡萄樹,我父是栽培的人。凡屬我不結果子的枝子,他就剪掉;凡結果子的,他就修剪乾淨,使枝子結果子更多。 現在你們因我講給你們的道已經潔淨了。你們要常在我裏面,我也常在你們裏面。枝子若不常在葡萄樹上,自己就不能結果子;你們若不常在我裏面,也是這樣。我就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裏面的,我也常在他裏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 不能做甚麼。」約翰福音十五章1-5節(和合本修訂版)
讓我們思想葡萄樹的比喻,對今日信徒的提醒與教導。
在這個忙碌的現代世界裡,「在主裡面」意味著我們要刻意為耶穌騰出空間——透過禱告、讀經、敬拜與靜思。不只是每週一次的教會聚會,而是每天持續不斷地與祂建立關係。
1. 保持聯絡
可以想像,這就像手機需要充電一樣——只要我們持續與基督連結,就能維持「屬靈動力」。例如,你以禱告開始新的一天,求主引導你的一言一行;這不只是出於習慣,而是因為你真實地依靠祂得著平安、智慧與力量。
2. 結出果實
「果實」指的是我們因與耶穌相連而自然產生的生命特質——愛、耐心、善良、自制,以及對神與人的服事。我們不是靠努力掙扎而結出果實,而是藉著與源頭——耶穌保持連結,自然地結果。如果我們深深紮根於基督,隨著時間流逝,我們的生命便會在家庭、職場與社區中流露出祂的樣式。例如,一位信徒以出人意料的溫柔回應了一位粗魯的同事。那就是果實——不是來自自我克制,而是來自基督所塑造的心靈。
3. 被神修剪
修剪是上帝將那些阻礙我們屬靈成長的事物從生命中挪去——即使那些事物曾經是「好的」。這過程可能會讓人感到難受:例如工作變動、某些門被關、人際關係的改變等。但這不一定是懲罰,而是神為我們精煉、預備更合祂心意的生命。例如,一個人失去了自己喜歡的職位,卻因此踏上了一條更有意義的服事道路,或者學會更深地信靠神。這就是神有目的的修剪。
4. 警惕過份獨立和剛愎的態度
我們常試圖靠自己的努力、野心,甚至宗教活動來管理生活——但若沒有與基督的真實連結,一切最終都將成為虛空。不要讓忙碌、驕傲或自給自足,讓你與葡萄樹(耶穌)漸行漸遠。真正的生命不在於我們做了甚麼,而是在於我們是否「住在祂裡面」。例如:你感到疲憊不堪,心力交瘁,卻驚覺自己雖然在「為神做事」,卻不是「與神同行」。這正是提醒我們,需要重新與主連結。
5. 與其他信徒的關係
隨著年歲增長,我們會愈來愈明白:我們與其他信徒的關係,也可能會影響我們與葡萄樹——主耶穌的連結。即使我們有信仰,但人與人之間仍會因階級、學歷、文化背景、性格、性別等差異產生隔閡。就像葡萄藤上的某些枝子,可能因小枝枯萎而影響整體。例如:在與其他信徒一同事奉的過程中,因為接觸密切,常會產生意見分歧。若因此產生嫌隙,可能會開始忽略聯絡對方,或因忙碌而遺漏對方於電郵名單中,久而久之便影響了彼此的關係。有些弟兄姊妹對推動事工抱持強烈個人看法,一不小心便將自己的意見置於最高位置,忘記事奉的中心是主耶穌,而非自己的主張。最近,上帝藉著聖經提醒我:信徒彼此信任、坦誠表達原是美事,但若言語中摻雜了批判與論斷,就會對基督的身體造成傷害。由此可見,與主的連結不只是個人層面,也涉及我們與祂身體——眾信徒的關係。
總結:
葡萄樹的比喻呼籲我們每日深深地倚靠耶穌。重點不是形式上的「連結」,而是每天真實的與祂同在。我們不靠自己的努力來取悅天父,而是靠聖靈的引導與能力,留在主裡面,祂就會親自看顧、修剪、潔淨我們,使我們結出纍纍的果實。
文:梁林天慧(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