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文化

編者的話:牛文化

2020年過去,農曆的牛年快到,這是送舊迎新,好好反思的時候。

2021年是農曆辛丑年,即民間所說的牛年。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力的象徵。古代就有利用牛拉動犁來耕田,後來人們知道牛的力氣巨大,開始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從農耕、交通甚至軍事都廣泛運用。戰國時代的齊國曾使用火牛陣,三國時代蜀伐魏的棧道運輸也曾用到牛。魯迅也有很多關於牛的名句:「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俯首甘為孺子牛」。

牛雖然貢獻良多,但人仍將牛冠以不太好的名稱,借牛去形容人;如牛脾氣(易發怒)、蠻牛(不講理)、死牛一面頸(固執)、牛皮燈籠(點極都不明白)或對牛彈琴(不能領會)等。但願我們都不用這些消極的語句加諸他人身上,而是學習牛的特性:刻苦、耐勞,每日默默地為他人付出。

另外,牛在西方文化中是財富與力量的象徵,這源於古埃及,按《聖經》出埃及記的記載,以色列人由於從埃及出走不久,尚未擺脫從埃及耳濡目染的習俗,就利用黃金打造了金牛犢,當作耶和華上帝的形象來膜拜。

這段對於牛的宗教歷史,也給我們一些啟迪。無可否認,因著牛的特性,牠有富足、力量等象徵意義,但當人以這些象徵作為其追求甚或膜拜對象時,那便成為一種偶像崇拜。

香港人過去豈不也是崇拜「華爾街的銅牛」,希望股市上升嗎?正是這種膜拜帶來了金融秩序的混亂,引發全球性經濟衰退。經濟衰退使人失去錢財,但也提醒我們不要追求無定向的金錢。

香港人樂於談論「牛年運程」,這都不是基督徒所追求的,因為我們都在上帝永恆旨意的蔭庇之中,祂要作我們的救主。我們在社會經濟衰退的陰霾裡,絕不是依靠運氣、金錢和勢力,而是更加倚靠主。我們仰望祂的恩典度日,因為「日子如何,力量也如何!」(申三十三章25節)

困境令到我們重新反省,疫情過後我們要怎樣過我們的生活?怎樣過我們的人生呢?

 

文:陳泳薇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