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歐華:但以理書的信心之旅

但以理書的信心之旅

《但以理書》不僅是一卷古老的經文,更是一場跨越帝國興衰的人生信仰之旅。這位名叫但以理的少年,其名字在希伯來文中為 דָּנִיֵּאל(Daniyyel),意為「神是我的審判者」。他的生命也正如其名,時刻活在上帝面前,持守信仰,見證主權。

公元前六世紀,巴比倫大軍踏平耶路撒冷,猶大國土淪陷。年輕的但以理與三位同伴被擄到異地。本是亡國之民,卻因聰明才智與端正品格,被選入巴比倫王宮受訓,甚至獲得新名字「伯提沙撒」,企圖抹去他們的民族與信仰印記。但以理卻以堅定的心志,選擇不被世界同化。他拒絕王的膳食與酒肉,堅守信仰的飲食規範,結果神賜下超越眾人的智慧與知識,使他在列國之中卓然出眾。

但以理一生見證了巴比倫、瑪代、波斯三個帝國的更替,但無論歷史如何翻騰,他對神的信心從未動搖。即使在波斯王大流士頒布禁令,禁止任何人向神明祈禱的威脅下,但以理仍「像平常一樣」,每日三次跪在窗前,面向耶路撒冷禱告感謝神(但六章10節)。這平凡中的堅持,最終帶來了不凡的見證——即使身陷獅子坑,神也親自保守,使獅子不能張口傷他,證明忠心之人的生命掌握在神手中。

《但以理書》的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章)記載但以理與三位朋友在異邦的忠誠與勇氣,從火窯到獅子坑,他們用生命宣告:信仰不會隨環境妥協;敬畏神的人,即使在權勢滔天的異教國度中,仍能站立得穩。

然而,《但以理書》不只停留在歷史敘事,更揭示未來的奧秘。書中後半部分(第七至第十二章)進入異象與預言,描繪列國興衰——象徵性的四獸、山羊、公綿羊,以及「設立那施行毀滅的可憎之物」(但以理書十二章 11節)的末世景象,提醒人世間的權勢終將過去,惟有神的國度永遠長存。

在這場屬靈旅程中,我們看到一個亡國的少年,如何在波濤洶湧的時代裡,以堅定不移的信念走出屬天的道路。他的生命告訴我們,真正的盼望,不在於眼前的安穩,而在於即使面對迫害、失落與不確定,仍堅信那位掌權的神。

但以理的信心之旅,正是我們今日在動盪世界中的寫照。無論身處何地、遭遇何事,願我們也學但以理,在困境中堅守信仰,在異地中懷抱盼望,在時代的浪濤中,抬頭仰望那位永不改變、掌管歷史的主。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