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攻略:實踐使命在社區-天國觀的社區轉化

實踐使命在社區-天國觀的社區轉化

教關為了解牧者於服侍社區時面對的挑戰和實際需要,於2024年1月發出問卷予全港18區的伙伴教會,並根據126份由堂會牧長、長執、信徒領袖的回覆後得出結論,看見牧者領袖對實踐社區服侍比較傾向對「使命」及「領袖」的訓練需求殷切,其次是資源及人力上的配合(如物資、義工及空間地方)。

故此教關舉辦「實踐使命在社區—天國觀的社區轉化課程」幫助教會回應堂會與有需要人士之間存在的文化差異,聆聽教會開展社區服侍過程中的掙扎及挑戰,實際地了解地區服侍及如何協調,邀請了多位富有社區轉化經驗的牧者分享實踐社區服侍所遇到的挑戰和契機,發揮教關網絡平台的角色,連結教會彼此支援及學習。訓練課程目的是透過天國觀的社區轉化,讓堂會及義工了解如何開展社區轉化事工,服侍社區中的貧窮人,網絡伙伴及同行。

教關教會空間轉化核心小組成員關浩然牧師分享堂會需更新教會觀,教關總幹事馬秀娟博士分享如何透過網絡協作實踐使命,發掘資源。另外,就著問卷的回應,課堂設立了六個專題,邀請了富前線服侍經驗的堂會牧者及信徒領袖帶領分享和討論:

  • 如何建立領袖及團隊?

要敏銳察覺社區的需要,連接助人者形成團隊,然後培訓他們與人建立關係,服侍別人。

  • 如何強化教會信徒服侍社區的使命?

教會的目標要有時間表,一致性及階段性方向。先透過主日學和講壇的教導更新信徒參與社區服侍的教會觀。

  • 如何跨越與基層青年/婦女文化差異轉化成契機?

青年人事工需要獨立運作和思考。和青少年溝通的確要投其所好,但事工要確實透過神去改變他們的生命。教會牧者要當他們的屬靈導師,讓青少年知道牧者有期望,需要時就能管教他們。

而接觸婦女需要給她們尊嚴,每一位新移民來港,到一個新地方生活都需要勇氣,需要尊重、公平及接納她們的身份。婦女們亦需要心靈支援,要以朋友身份與她們交心及同行,和他們建立關係和信任。

  • 如何動員堂會「金齡信徒」參與社區服侍?

要把握金齡信徒的優勢:金齡信徒較有動機服侍,較能同理弱勢社羣。時間上比較充足,能夠參與更多不同服侍,加上他們有豐富的社會經驗,性格也較成熟,能夠從容面對不同社群。

  • 堂會信譽管理,機遇及發掘資源支援堂會作長線社區服侍

上帝是募集者的角色,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去分享需要,鼓勵人回應。透過禱告,洞察聖靈的帶領,感動人心,傳遞異象並提供機會給合作夥伴,並以感動故事及會面延續捐獻者參與。

除了課堂上,參加者也能於7-8月,到教關三個重點發展社區轉化的點:油尖旺,水泉澳和北區,實地考察及與該區牧者交流心得。

課堂反應熱烈,為能夠祝福更多的人。教關稍後將會把以上的課堂資料整合成網上教材包括講員短片和教材套,供大家學習使用。如果你對我們的網上教材有興趣或對服侍貧窮有意向,請留意我們的網站或直接聯絡我們。

社區教會婦女轉化社區生命 - 伍嘉偉牧師

社區教會網絡協助的重要性 - 教關

婦女事 - 蔡靜儀傳道

 

文:馬秀娟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