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糾纏

輔心看:母子糾纏

麗娟(化名)與丈夫離異十多年,獨力撫養兒子文翰(化名),既要供書教學,又要供樓,面對龐大的財政壓力。缺乏伴侶支持的她,把全副心神都寄托在兒子身上。

麗娟期盼文翰將來能出人頭地,賺錢養家,一年多前極力游說他修讀商科。文翰本身對商科沒甚興趣,卻為了討好母親而無奈妥協,最終失去自我。

求學期間,文翰感到壓力如山大,結果中途輟學,決定轉科。麗娟為此心煩氣躁,看不過眼他休學期間游手好閒,只顧打機,於是經常催促他搜索資料,看看如何重讀大學和轉科。

「你知不知道我的壓力已經很大?自問我已給你很大自由度,讓你重新選擇你喜歡的學科!你還是這麼懶散,你還想怎樣?」麗娟氣憤地向文翰說。氣憤背後,麗娟其實對未來充滿焦慮,擔心兒子不發奮圖強,將來重蹈覆轍。

可是,文翰時常感到被母親操控,心生厭煩和壓力,遂透過打機和睡覺躲避母親。麗娟為了管束文翰日夜顛倒的生活習慣,不時擅闖他的房間,令文翰感到私人空間被侵佔。面對焦慮的母親,文翰害怕坦誠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一方面不想令母親擔心,另一方面不想製造更多衝突,徒添麻煩。

「我知道媽媽想我坐言起行,但我真的感到毫無動力,她不停催逼我,只會令我更無助。」文翰愁眉苦臉地向我說。他壓抑許多個人感受,同時承受媽媽的焦慮情緒,漸漸變得抑鬱。

母子的情緒過份糾纏,二人的互動走向惡性循環,親子關係大受影響。明明母親的付出源自關愛,何以兒子感受到的卻是她的焦慮?實在令人嘆息。

家庭治療大師Bowen 提倡「自主而相繫」這種理想的人格素質,認為需要平衡發展「自主」與「相繫」兩個向度。「自主」指個人能建立自己的信念,能分辨別人與自己、思想與情感,能選擇對人和事的回應。「相繫」指與人相處以情相繫,平衡空間與親密的需要,不只顧討好人,亦不控制人,能坦誠溝通,表達自己。

文翰步入成人階段,追求獨立自主,尋找自我。麗娟若想與兒子建立親密關係,需提升覺察個人期望和情緒如何影響兒子;平衡「自主」和「相繫」的程度,放手讓兒子自理個人事務;並理解文翰需要個人空間,不僭越健康人際界線。同時,文翰需要覺察個人的逃避行為,學習向母親表達個人意願和感受,才能體現自我,打破惡性互動,並學習以同理心感母親所感。母子學習互相尊重,才能彼此扶持,改善親子關係。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