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y: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Johnny:滾出健康人生

「草地滾球是有個目標球的,先拋出目標球,然後發出滾球,最近目標球的就勝出,玩法好像很容易,但滾球不是圓的,有力時會直去,無力時便會轉彎,所以我們發球時看其弧度多少,便照角度發出去。我坐輪椅都可以玩,年紀再大也沒問題,可以鍛練身體,這運動對我來說非常適合。」今年78歲的曾尊尼(Johnny),最愛玩草地滾球,更曾代表香港參與國際賽獲奬。

愛上打草地滾球

「最初我是看報紙,看到有一個傷殘體育協會,他們介紹硬地滾球,於是我致電報名,誰知對方聽到我的聲音就拒絕我,因為對方說硬地滾球是收嚴重傷殘的人士,或許因為我把聲太雄壯,對方認為這項目不適合我,反而向我推介草地滾球。」

Johnny 94年入會,開始接觸草地滾球,一玩便上癮,玩足近30年。他說,草地滾球運動不難玩,但是「易學難精」,基本上任何人士都可以參與,不過如果想要發揮更高水平,就必須要有恆心、專注及勤練習。

「其實最初我因為退休沒甚麼事做,想玩下、見識下,誰知愈玩愈有興趣,以往沒玩得那麼頻密,最多一年玩一季,後來一年兩季,現在一星期有三天的練習。」他娓娓道來草地滾球的吸引之處,「滾球可以訓練耐性,增加自己的耐力和信心,還可以舒展筋骨,也可以跟人有多些的接觸,認識多些朋友,亦不受年齡大小的限制,而因為我是坐在輪椅上,所以我要自己推輪椅,這也令到我的身體強壯,對肺量又好,在室外場玩又可以曬太陽,對身體非常好。」

草地滾球予人感覺,總是像退休人士或有錢人俱樂部玩意,實情這項目已趨普及,男女老幼、任何階層都適合參與,有小朋友7至8歲已開始打,也有年屆85的長者繼續馳騁沙場。其實草地滾球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公元前5000年已有古埃及人玩類似遊戲,到13世紀開始在英國盛行,而在香港亦有過百年的歷史。

他獲得勞工署展能就業科舉辦的「模範殘疾僱員獎」

在英國比賽獲得銅奬

代表香港出戰

Johnny玩得認真甚至有機會出國比賽,還記得20多年前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首披港隊戰袍,「第一次出外比賽,其實只是玩了兩、三年,那時成績雖然不是太好,但因為玩這個項目的人不多,所以體育會要派代表香港去外國比賽時我都有份。」談到比賽,難掩他的興奮之情,「還記得第一次到外地比賽,非常難忘,不但所有事物都覺得很新鮮,也令我增廣不少見聞。」

期間他曾一度被新人取代,失去代表的資格,但Johnny沒有放棄,更沒有埋怨,因為在他人生中有一句座右銘 ,就是「努力帶來機會,而幸運就在機會裡。」他堅持練習,相信總有一天可以取回代表的席位,「我之所以堅持是因為自己真的喜歡草地滾球,對滾球很有興趣,其次是學會了認真,雖然玩,但都要比心機。」直到2004年10月他再度有機會到韓國釜山比賽,足見他努力付出的成果!

他如數家珍的回憶道,「我一共去過六次比賽,兩次澳洲,兩次英國,一次西班牙,一次韓國,我們曾經獲得兩塊銅牌,而在韓國比賽那次成績最好,獲得冠軍,我們都感到非常高興。」他很享受比賽所帶來的滿足感,「前年本地比賽,我還拿了雙人冠軍,這令到很多人都跌眼鏡,因為我和拍檔是年紀最大的,而我的拍檔因為之前跌倒影響了準繩,專注力也差一些,但比賽當天對方表現過得去,我自己又有超水準的表現,結果就得了冠軍。」Johnny一邊雀躍地分享一邊翻尋手機裡比賽當天的照片。

他對草地滾球一試鍾情
他在2004年11月接受洗禮

小兒麻痺不良於行

Johnny天生患小兒麻痺,遭父母遺棄在孤兒院,長大後要坐輪椅,「傷殘對我來說,生活上是有影響,但心理上完全影響不到我。」他沒因為身世而自卑,反以樂觀和感恩的心渡過生命的每一刻。

樂觀面對癌症

哪怕07年他再遇上波折,他依然樂觀面對,「有一次去診所,我因為眼睛看不清而求醫,再告訴醫生自己小便不暢順,我初時以為這是因為自己年紀大,但經醫生檢查發覺我的癌指數很高,跟著去瑪麗醫院看專科,然後一星期再抽組織,結果證實我患了前列腺癌,而化驗結果證明我已不是第一、二期,並且極可能已經擴散了,在這情況下已不能根治,只能用電療和針藥控制。」於是醫生為他排期做一個電腦掃描檢查,以找出擴散到了那裡,當醫生查看電腦預約系統時看到,「原來上手醫生已為你排了期,證明他也估計你的癌細胞已擴散。」

雖然知道患上了癌症,但Johnny感謝主,讓他有出乎意外地鎮定,完全沒有恐懼,心中仍是那麼平靜。當癌症科醫生看過掃描報告後,他半信半疑地說,照不到有擴散的地方?然後對Johnny說,「你不如到別的醫院再做一次掃描,以確保正確無誤,因為今次照不到你有擴散的跡象。」Johnny回應醫生說,「既然照不到就是沒有擴散喇!」。其實Johnny心裡知道,這是神蹟,因為很多人為他的病祈禱,醫生聽吧,微微一笑說︰「就當沒有擴散般治療吧!」

病得醫治

之後經過38次的電療,期間醫生所說可能發生的副作用完全沒有出現,這又是一個神蹟,電療後還要每隔三個月打一支針,約兩年半後,醫生說情況進展理想,每半年覆診一次和驗血就可以了。第二次覆診時,醫生說,「Johnny, 你已康復」,這又是一個神蹟,感謝主的醫治,「我的病得到醫治確是神的恩典,但最大的恩典,是在禱告中得到神的安慰,在病患中內心仍然有平安和喜樂,這才是最寶貴的經歷。再者,在這次病患中,太太竟然決志信主,並且受洗歸於基督,這是何等大的喜樂!」上帝往往把我們面對的艱困轉換為化妝的祝福。

他感恩與太太結婚近30年
他夫婦倆會一起返教會,一起事奉。

坎坷的童年

其實Johnny的童年除了在孤兒院,也曾在難民營及醫院渡過。在戰後的50年代,香港社會逐漸穩定,孤兒數目漸漸減少,政府重組孤兒院,而新的孤兒院不接收傷殘孤兒,所以Johnny被安排到一間難民營,那裡接收智障、失明及打仗的傷者,也有長大麻瘋的,而營舍也很擠迫,環境骯髒。Johnny咬緊牙關捱過了兩年,奇妙地他的病成了醫學研究的對象,以至他可以離開難民營住進醫院,這次入院,他一住便住了兩年零三個月,合共做了15次的手術,他當然期望可以如平常人般走路,但手術對他沒有多大的幫助,這也令他挺失望的。

及至18歲時,他得到自力更生的機會,醫務社署選中他學職業訓練,讓他上修理家庭電器的課程,學習修理風扇、熨斗、風筒等,他對此也很有興趣。學得一技之長,也能謀生,Johnny躊躇滿志,1965年他在當時新落成的田灣邨地舖開店,店名為「主恩電器」,專做電器維修。

Johnny在這店一做23年,他以為一生人就如此過,但90年田灣邨清拆重建,店鋪被迫結業,他轉到電訊公司做文職,直到60歲退休。

他回想,自己年少時在孤兒院、被安排入住難民營,參加職業先修訓練,再到開店鋪,直至近年患上癌症,每個階段都有神的恩典。在他撰寫的回憶錄中有一句:要努力改善我們能改善的地方,勇敢接受我們不能改變的事實。他是生命的勇者,勇敢面對自己的有限,同時在有限中尋找無限的可能。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Johnny因著耶穌,生命重現盼望,他鼓勵正經歷難關,感到無助,找不到出路的人祈禱,把憂累交給神,「有時事情表面上看似不好的,看清楚可能又未必完全是壞事,即使有癌症又如何?我又渡過了,最重要是鎮定,不用驚,否則自亂陣腳,聖經說得很好:『喜樂的心乃是良藥』。」

箴言提供了一個促進健康的治療「處方」,就是讓喜樂充滿我們的心。這確實是花費極少,卻有極大效果的良藥。正如Johnny臉上常常展現笑容,身體上的缺陷,完全無阻他打球的熱誠,也沒有把他的生命打跨。

我們都需要這份聖經提到的處方,當我們帶著喜樂的心與人談話,可以幫助我們正確地看待各種分歧,也讓我們在面對病患、學校考試或工作的壓力時,仍經歷平安。家庭或朋友間的歡笑,能創建彼此瞭解、感受到被愛的安全氛圍。

你是否需要在生活中注入更多歡笑,作為心靈的良藥呢?

至今他仍然很享受打草地滾球

他恒常地每星期練習三次草地滾球

 

 

文:愛倫/圖:由受訪者提供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