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藝術作品站不住嗎?
基督教作為全球最大的宗教之一,其教義和信仰在視覺藝術中經常被人探討。然而,儘管有許多藝術作品試圖傳遞基督教訊息,仍有不少觀眾拒絕或不接受這些作品。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觀眾的文化背景對他們接受藝術作品的程度有著重要影響。許多人來自不同的宗教或無信仰背景,這使基督教的藝術作品在某些觀眾眼中可能顯得陌生或難以理解。當作品深植於基督教信仰的符號和故事時,這些觀眾可能無法與之產生共鳴,甚至感到疏離。此外,某些文化對宗教的敏感性較高,觀眾對於涉及宗教的藝術作品尤為謹慎。這種文化背景的差異促使觀眾在面對基督教訊息的視覺藝術時,可能產生抵觸甚至反感的情緒。
不同人的信仰差異與解讀多樣性
每個人的信仰體系和價值觀都是獨特的,這直接影響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接受度。對於已經有其他宗教信仰的人來說,基督教的訊息不僅可能無法引起興趣,還可能被視為對其信仰的挑戰或冒犯。因此,這類觀眾在面對基督教藝術作品時,往往抱持懷疑和拒絕的態度。視覺藝術是一種主觀的表達,不同觀眾對同一作品的解讀可能各不相同。基督教藝術作品所包含的象徵性和隱喻,往往需要觀眾具備一定的宗教知識和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對於那些缺乏相關背景知識的觀眾來說,這些作品可能顯得晦澀難懂,進而導致他們的拒絕。雖然這些作品能夠吸引部分觀眾,但也可能使傳統信徒感到困惑或不悅,影響他們對作品的接受度。
世界價值觀的變化
當今社會的快速變化使人的價值觀隨之演變,許多觀眾在面對基督教藝術作品時,可能會感到這些作品與當前社會的價值觀不符。以個人主義、環保和社會正義為主題的當代藝術作品,往往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而基督教訊息則可能被視為過時或過於傳統。此外,社會上對宗教的批評聲音日益增強,某些觀眾可能因為受到這些聲音的影響,而對基督教的藝術作品持有更加懷疑和拒絕的態度。這種對宗教的普遍懷疑使得基督教藝術作品的接受度進一步降低。
隨著藝術市場的商業化,許多商業藝術作品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而變得娛樂化,這削弱了基督教藝術作品的深度和嚴肅性。一些觀眾可能會將基督教藝術作品視為商業化的產物,認為其創作動機不純,從而影響對作品的接受度。在這種情況下,基督教藝術作品如果沒有足夠的深度和文化內涵,便容易被視為淺薄的商業產品,進而使觀眾產生排斥感。
還有更遠的路要走
許多人對基督教藝術作品不接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觀眾的多元反應,尋求更包容的表達方式,以促進對基督教訊息的理解和接受。在此背景下,基督教藝術的未來發展需要藝術家和觀眾之間的對話,以建立更深刻的情感連結,並試圖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找到共鳴點。只有這樣,基督教藝術作品才能在當代社會中找到一席之地,並繼續發揮其文化和精神上的影響力。
上帝是多元的,祂有多元的屬性;我們要跟隨主,也要了解和包容更多元的屬性,以致我們在世上能夠被多元的文化及多元的指向有適當的回應,不致被人撇棄,連自己也不知道。基督徒本身不是令人討厭的,關鍵在於我們如何表達自己。同樣,基督教藝術作品本身並非源於令人討厭,只是我們在表達的同時,也要讓人容易接受。正如保羅所說,我們向着甚麼人則要作甚麼的人(哥林多前書九章19-23節),若人家不明白,我們都要俯就卑微的人(羅馬書十二章16節)。猶如我們要說方言的時候,也要有人翻譯方言(哥林多前書十四章13節),我們所作的不要絆倒人,總要造就人。作主的門徒是這樣的,基督徒藝術家的作品也應該朝著這些方向走;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得人如得魚呢!
藝術品介紹
藝術家:孫虹
作品題目:莊稼熟了
創作媒介:剪紙
作品呎碼:34cm x 34cm
作品描述:作品立意取自新約聖經約翰福音四章35節耶穌的一句話:「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靈意解釋為:「舉目向田觀看」中的「田」預表世界;而「莊稼已經熟了」中的「莊稼」則預表那些被神所預定屬神的人。這句話的寓意是信徒務必向世人傳揚福音。主耶穌賦予我們的大使命是「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聽。」使命必達,福音的債我們無法推卸。
作品街景取自香港的女人街。女人街位於香港九龍旺角的通菜街,以銷售女性用品為主,是香港最著名的購物街之一,也是香港旅遊的必選熱點和觀光購物地點及夜市。我用藍色卡紙將街景照片轉換成剪紙底稿作為背景,並用彩色的Scratch Sketch Paper托底,以表現街道五光十色的繁華;此外,我用泥金色的宣紙剪出一列禾穗作為前景。女人街的街景寓意著世界,而金色的禾穗則象徵世人。
藝術家:孫虹
作品題目:神愛世人
創作媒介:剪紙
作品呎碼:(34cm x 34cm ) x 8
作品描述:剪紙四周用中國傳統紋樣的蝴蝶和牡丹裝飾,寓意福杯滿溢。每幅斗方中心的十字架內的紋樣為梅、蘭、竹、菊。中國古代文人將它們稱為「四君子」,表現了他們對時間秩序和生命意義的感悟。梅高潔傲岸,蘭幽雅空靈,竹虛心直節,菊冷豔清貞。中國人在花草樹木中寄託了自己的真情,使其成為他們所追求的高尚人格的象徵和隱喻。
內文摘錄自《約翰福音》第三章第16節。這段經文是全本聖經中被引用最多的一段,最簡潔地講述了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我也知道,在我裏頭……沒有良善。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只有上帝的兒子耶穌犧牲的愛,才使我可以因信稱義。梅蘭菊竹的紋樣裝飾在此寓意蒙主拯救的義人。
文:周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