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光明之中
上月飛往溫哥華過聖誕,沒想到一到達便遭遇大風吹襲(Windstorm),許多樹木因此倒下,壓住了電纜,所住的地方停電了將近八小時!感恩的是,停電時間從早上九點半開始,直到下午四點多結束。儘管是白天,但屋內依然非常昏暗,且暖氣也停止運作,室外氣溫僅有幾度攝氏!人們不禁縮在屋內,當供電恢復時,所有人都感到無比欣慰,因為大家無法想像在黑暗,沒有光、沒有暖氣的情況下,如何度過即將來臨的黑夜。
光對世人的重要
翌日陽光充沛,經過強風與大雨的洗禮後,城市的樹木和景觀被陽光染上金色,顯得格外光亮和美麗。光為人們提供了溫暖和清晰的視野,使行人能夠確認自己所在的位置,車輛、船隻及其他交通工具也能安全行駛,暖氣和各種系統恢復正常運作。我突然領悟到,「光」對人類是多麼重要,活在黑暗中是多麽的可怕!
原來人類對日光有極大的需要,甚至是依賴,最有趣的例證來自一種稱為季節性情感障礙(SAD)的疾病。這個症狀是由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的博士發現,並用來描述所謂的冬季憂鬱症:當天氣使人們花更多時間待在室內,而這個季節幾乎沒能接觸到陽光時,人們便會感到昏昏欲睡、悲傷和絕望。有人推測,現代生活方式讓人們在人工光源下待得太久,可能助長了季節性情感障礙(SAD)的發生。
日光的治療功能
研究發現,雖然並非每個人都會因為缺乏陽光而遭遇嚴重影響,但對那些受到影響的人來說,每天早晨使用強光燈箱,模擬自然陽光的頻率,幾分鐘後即可提升情緒並重新煥發活力。這樣看來,日光竟有治療的能力!
陽光對健康的作用,主要來自它對情緒的影響。研究指出,血清素(大腦的化學物質)直接影響我們的情緒:血清素水平較高與良好的情緒、滿足感和寧靜感有關,而較低的血清素水平則與憂鬱和焦慮相關。許多抗憂鬱藥物是通過提升大腦神經中的血清素水平來發揮作用。澳洲的一項研究測量了直接從大腦流出的血清素水平,發現人們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其血清素水平高於陰天。無論天氣是冷還是熱,這種效果依然存在。
陽光測試
另一方面,陽光測試顯示「陽光」在道德倫理上也有重要性:你可以用陽光測試來問自己:「如果我知道這件事最終會成為明天的頭條新聞(被放置於陽光之下,讓所有人都知道),我還會這麼做嗎?」這個問題可以用來衡量是否應該做某事或作出某個決定,是保護職業聲譽和工作誠信的絕佳方法。
當我們知道我們的道德失敗不太可能被真正曝光時,也能使用這個測試。它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做出對不起自己或他人的選擇。
例如,假設你所在的工作場所提供了計程車費用,讓你參加下班後的專業培訓課程,但你決定去附近的餐廳與朋友見面。也許沒人知道你沒有參加課程並浪費了公司的資源,因此未必會被揭發,但濫用公司資源是錯誤的行為。陽光測試能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選擇。
從這些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無論是科學、心理健康、倫理道德,還是植物利用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光」在支持和祝福這個世界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走在光明中
耶穌曾說祂自己是世上的光,跟隨祂的就不再在黑暗中行走,祂是真光,所代表的生命就是人的光,祂要照亮世人,讓他們也能找到耶穌,走在光明中。「我是世界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必要得著生命的光。」(約翰福音八章12節)
主在離世前,也差遣信徒去世上成為鹽和光:「你們是世上的鹽。鹽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鹹呢?以後無用,不過丟在外面,被人踐踏了。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馬太福音五章13-16節)
雖然世人常因經常處於黑暗中行惡,我們仍應在所處的環境中發揮鹽的防腐與調和作用,更應跟隨主的腳蹤,照亮周圍的鄰舍,讓更多人放棄黑暗與腐敗,堅持走在真理的道路上,愈走愈明!
文:梁林天慧(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