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與生命 苦難與成長
今日的復活節,正值冬季將盡,大自然和城市都充滿新的景象。花卉的出現象徵春回大地,讓人感受到一種雀躍、擁抱希望的感覺。雖然有時春雨綿綿,但春日的陽光,總會將溫暖和希望帶給大地!
作為基督徒,我們深知在慶祝復活節之前,我們要先渡過或紀念受苦節。在注重玩樂、事事求輕鬆減壓的今天,很少有人會刻意慶祝甚至提起受苦節。我欣賞某些宗派在受苦節期中推行聖灰日,讓信徒在額上劃上用灰做的十字,藉此謙卑自己,跟隨主耶穌的腳踪,放下自己的私利、歸向上帝,並學習捨己為人。
人生的高山、低谷、起與跌
以往很多個復活節,都在考試期間、Reading Week/Spring Break要預備期考,在職場生涯中,四月常是年曆的新年度,當然要先完成三月的考核期、年度結賬等。以往的經歷往往是三月間生活頗為緊張、一輪衝刺後可看看自己努力的成果,或是工作表成功達標、或是成績一般,我們都只好積極面對。
回想起來,自己無論是唸書或工作,都曾有不少衝鋒陷陣的片段,有時更覺得年年難過年年過。在復活節將臨時,我特別喜歡以下的經文:「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心裏作難,卻不致失望;遭逼迫,卻不被丟棄;打倒了,卻不致死亡。」(林多後書 四章8-9節)這些描述似乎有點抽象,保羅在林後一章更用實際的人生經歷去解釋:「弟兄們,我們不要你們不曉得,我們從前在亞細亞遭遇苦難,被壓太重,力不能勝,甚至連活命的指望都絕了;自己心裏也斷定是必死的,叫我們不靠自己,只靠叫死人復活的神。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哥林多後書一章8-10節)
當然,保羅所述的就是他因為傳福音的緣故遭遇迫害,飽受皮肉之苦,經歷過被假弟兄出賣,甚至好幾次成為階下囚。正如大部分的使徒,保羅最後更效法基督,為福音的緣故奉獻自己的生命。
我當然不敢將自己的經歷與保羅相提並論,但我衷心經歷到的就是自己的限制。許多時候,人生的某些關口總叫我們明白單憑自己的力量是無法克服的。正當自己打算放棄時,我們可以禱告向主祈求,主往往為我們加力、開路。我們若能誠實地對待自己,便能明白要多倚靠祂。
最近,我剛經歷陪伴兒子和兒媳在醫院中等候早產的孫兒逐步康復的過程。期間困難重重,小孫兒的情況頗為反覆,但最後仍可克服困難,順利出院(詳情見上一期的號角)。那段期間,我重新體會到憑著信心禱告的重要性,一群代禱者的支持和鼓勵也為我們帶來額外的力量。正如保羅所說,禱告和等候真能為人帶來希望,因為主正是那樣的信實和不變!
受苦與成長
復活節為我帶來的另一個反思就是:信徒與世人一樣,在生命中也必面對苦難,生老病死各階段皆不能倖免。聖經常常將苦難與成長連在一起,無論是天災人禍,或是疾病與殘障,更提到一些苦難是因傳福音、聽從主的呼召而引發的。正如上文提到的,保羅被迫害、被驅逐、收監,忍受被假弟兄出賣,擔心眾教會的軟弱及眾信徒的成長等,靠主的力量去經歷這些往往使我們獲得忍耐、對上帝更堅定的信靠,甚至帶來平安的果子、聖靈的果子和品格等。
我們身處現代化的社會,宗教自由也受到尊重,未必會遭受初期教會的苦難,但若立志服事主,肯定會面對別人的妒忌、批評和誤會。有時,努力事主也需要付出時間、金錢和心力。正因為主耶穌已經說明,世人對祂不客氣,加害於祂,所以祂的門徒也會因跟隨主而面對被世人拒絕和加害等。祂容許試煉臨到我們,是要煉淨我們對祂的忠心,並使我們對父更深的認識(如同約伯一樣)。
最後想與你們分享一首舊歌,!
「你若不壓橄欖成渣,它就不能成油;你若不煉哪撻成膏,它就不流芬芳;你若不投葡萄入酢,它就不能 變成酒;每次的打擊,都是真利益。如果祢收去的東西,祢以自己來代替。」
作者:倪柝聲
文:梁林天慧(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