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光在社區綻放
這些微小的甲蟲在黑夜裡閃耀著微光,或許你曾見過牠們飛舞,點點星火照亮漆黑的夜空。事實上,螢火蟲在卵、幼蟲到成蟲的生命階段中,都能發光。這種發光不僅是牠們生存的方式,也成為自然界的一大奇觀。同樣,我們基督徒也是被神創造,擁有「發光」的能力,能以生命的光芒溫暖他人,帶來希望。螢火蟲的光雖然微小,但當牠們聚集在一起時,那種美景卻能令人震撼。這正如基督徒以耶穌的愛為光源,照亮身邊人的生命。
不甘只在教會內的牧者
李海平牧師,一位忠誠服侍北區超過三十年的牧者,在「神聖的不甘」的驅動下,不僅關注堂會內的事務,更將目光投向北區的三十多萬生命。他深信教會不僅是堂會,更是全社區的牧養者。他與六十多間教會攜手合作,建立了緊密的牧者網絡,凝聚了約八十多名牧者,以整合的力量推動北區的福音事工。
2021年,政府宣布《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預計會吸納250萬人口,這對本港的教會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機遇。在11月20日的北都異象分享之旅中,李牧師與八十多位牧者冒著大風雨走訪北區各地,共同禱告並討論如何迎接這一新機遇。他的異象是將福音帶入每一個角落,讓教會與社區結合,一起面對問題,推動靈魂與社區的轉化。
李海平牧師於「北都呼聲」社區轉人異象考察之旅中在和合山上分享他對北區的天國夢與想。
生命每階段都可發光
螢火蟲的生命告訴我們,光明並不因生命階段而受限。同樣,信徒在生命的每一個時刻,都應該為主發光。無論是牧者、實習生,還是普通的信徒,都可以成為這世代的「光」。在北都異象之旅中,不僅有像李牧師這樣的資深牧者,還有三位醫科實習生參與。他們在教會的實習過程中,不僅下區接觸街坊,還參與堂會事工,甚至嘗試推動社區的天國轉化。這些年輕人用專業與愛心,將耶穌的光帶到社區最需要的地方,展現了「世界的光」的真實意義。
港大醫科學生在教關實習必須落區接觸街坊,認識社區,藉著基督的愛轉化社區。
教會的使命之一是成為助人發光的平台,讓更多信徒在不同的生命階段中發揮神賦予的光芒。不論是牧者網絡的建立、社區資源的共享,還是基層服務的推動,教會都在實踐一個目標:為主的名,讓更多人見到光明與盼望,並感受到耶穌的愛。
誰都可為耶穌發光
耶穌說:「我是世界的光。」信徒的生命,是反映這光的鏡子。在教會的平台上,你可以親身接觸貧困者,與牧者一同結網同行,見證生命的轉化。從個人的改變到他人的得救,最終帶來整個社區的更新,這便是耶穌光明的力量。
歡迎你到教關作長期或短期實習,成為發光的一員。在這裡,你的光不僅能點亮身邊的人,更能照亮整個社區,見證天國的降臨。願我們每個人都如螢火蟲般,即便微小,卻能因聚集而大放異彩,榮耀天上的父。
文:馬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