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珥書的信心之旅
在《約珥書》中宣講預言的先知名叫約珥,他的名字意思是「耶和華是神」。雖然學者至今未能確定他所處的生活時代與背景,但從他對聖殿敬拜與祭司職責的熟悉,可以推斷他應是南國猶大的先知,甚至可能生活在耶路撒冷。由於缺乏具體的歷史細節,他常被稱為「聖殿的先知」。儘管我們對他個人所知有限,他的預言卻留下深刻的屬靈信息。
書卷一開始便描繪一場毀滅性的蝗災:「剪蟲剩下的,蝗蟲來吃;蝗蟲剩下的,蝻子來吃;蝻子剩下的,螞蚱來吃。」(約珥書一章4節)整個國土因災荒而荒涼,百姓失去糧食,聖殿裡甚至沒有祭物可以獻上。對以色列人而言,這不僅是經濟和生活的打擊,更是宗教生命的癱瘓。先知藉此指出,這場災難並非偶然,而是「耶和華的日子」的預兆,是神向祂子民發出的警告。
然而,先知並非只要人看見審判,他更呼籲百姓回轉(珥二章13節)。在當時的宗教習俗裡,人們遇到危難常會撕裂衣服表示哀痛,但約珥提醒,若只有外在的表現而沒有內心的改變,毫無意義。真正的悔改是誠心認罪、離棄偶像與自恃,重新依靠神。
在約珥的信息中,審判並不是結局,轉機總是隨著悔改而臨到。當百姓真心轉向神時,祂應許要賜下新的豐收,恢復土地的生機,並進一步宣告:「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約珥書二章28節)這段經文在新約五旬節的時候由彼得引用,應驗在聖靈的降臨(徒二章16–21節),說明神的應許不僅針對古代猶大,更延伸到歷世歷代的信徒。
《約珥書》最後更提到,神要在「耶和華的日子」審判列國,為祂的子民伸冤,使猶大永遠安居(珥三章17–21節)。歷史的終局掌握在神的手中。雖然世局常常動盪不安,但神的公義必然會實現,祂的子民終必得享安息。這樣的盼望並不是要我們逃避現實,而是要我們在不安之中持守信心,相信神正在成就祂的計劃。
《約珥書》是一趟信心的旅程:從荒涼走向更新,從哀哭走向喜樂,從審判走向盼望。災難不必然是終局,只要我們願意回到神面前,就能經歷祂翻轉的恩典。今天的教會和信徒,仍然被呼召活出這樣的信心──在危機中悔改,在動盪裡信靠,在黑暗中見證那位施行拯救的主。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