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奧古斯丁

福傳德華:聖奧古斯丁

「聖奧古斯丁」在此不是人名,而是德國一個小城(Sankt Augustin)的名稱。它位於北萊茵-威斯伐倫州(正是我所住的地方)的萊茵-錫格縣,在波恩的東北,以奧古斯丁的名字命名。1913年,天主教聖言會(Societas Verbi Divini)在此建立了修道會。這個在1875年才成立的組織,在1879年差派傳教士前來中國,至1949年已建立了五個教區。1933年,聖言會接管北京輔仁大學,後來在台灣復校,而在香港的聖言中學也是由該會建立的。

在二十年前,我來到這個小城,為了探訪聖言會設立的漢學研究機構「華裔學志」(Institut Monumenta Serica)。華裔學志與中國有深厚淵源,迄今仍有貢獻。那時候,我編譯過兩部由華裔學志出版的著述,都是涉及中文聖經翻譯,改變了我下半生的研究取向。

當我探訪「華裔學志」時,蒙該會的馬力克(Roman Malek, 1951-2019)神父接待。我在華裔學志辦公室旁的天主教修院,與馬力克神父茶敘閒話。這位來自波蘭的漢學家十分謙厚,分享在德國的事工。我從學術研究,談到對信仰和事奉的領受。當馬力克神父送我前往搭車時,在車站旁問我,有否興趣參加翌年舉行的學術會議。我有點尷尬地說,我當時既沒有博士學位,在經濟上也不允許。他只是微笑地說:這沒有甚麼問題。

這一句簡單的言語,是我一生難忘的嘉言。

翌年,我收到邀請,前往柏林參與會議,認識了多位中國、台灣和海外的著名學者。在此遇見斯洛伐克漢學家高利克(Marián Gálik, 1933-)教授,他擁有前方禿頭後方散亂的頭髮,頗像電影《回到未來》中的科學家。我的學識淺薄,不知他大名鼎鼎。與他同車前往柏林時,聆聽他憶述在蘇聯管治時代,對聖經和學術的熱愛。後來,高利克教授寄給我一套中國文學家陳夢家的《歌中之歌》影印本,我把它編寫在我的一本書中。每次想起此事,我也反省自己在時代巨輪傾軋之下,能否一直保持對聖經的摯愛。

在2002年之後,我再沒有機會探訪「華裔學志」。馬力克神父在2019年11月底離世,他主編了20年該會的學術期刊,編輯75冊著作,撰寫了大量論文。2018年他在退休後回到出生的家鄉波蘭,在此終老。雖然沒有機會再見到他,但他對我曾說的話,至今受用。

20年前馬力克神父與我的合照
華裔學志門外的景教碑文覆本

 

文/圖:蔡錦圖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