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希真:用愛祝福香港

麥希真牧師夫婦用愛祝福香港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一四年十二月)

11月24日傍晚,麥希真牧師和師母就已經抵步闊別了40年的香港。有人打趣說,兩位「80後」要用愛祝福香港--他們帶著神的愛回去,撒播和平的種子,並將祝福送給每一個跟他們接觸的人。

浸會人的送別宴
這一夜,二十幾個「浸會人」圍在麥希真牧師身邊團團轉,「登六」(年過60)之輩一下子都回轉像少年人。此刻,仿佛時光倒流45年,當年的院牧--麥牧師,滿頭黑髮、精神抖擻地站在浸會學院的小禮堂內講話......我從不缺席麥牧師的課,因為聽他說話是一種享受,他的演繹技巧更是一流--竟能將嚴肅沉悶的教導,轉化成幽默風趣的笑話,我們經常給他引得哄堂大笑。

轉眼間,麥牧師已經84歲了,他的「高足」、「低足」都已成長兼成熟了!今次老同學相聚,為的是要給麥牧師送行。縱然麥牧師視力欠佳,但心眼卻明亮如昔,頭腦極其清晰,記憶力特強,每個人的名字(甚至綽號)都能一一念出來!當晚,由於麥師母在化療期間較易疲累,加上不想外出怕感染,所以獨留在家休息。雖然大家都覺得,師母不能來是一個遺憾,不過,深信她的心已在我們中間。

不願意老來分開
大家都捨不得這兩位一直愛護和扶助著後輩的屬靈家長,然而,他們的前路自有神巧妙的安排。

麥牧師說:「10年前從香港移居多倫多的時候,以為這就是我們在地上最後的一個住處,因為這邊的醫療和老人福利都很不錯;沒想到,人年紀越大就有越多的限制。自從我的視力減弱後,麥師母就成了我的『拐杖』,陪伴我出入,照顧我的起居飲食,但現在她生病了,所以平日很多事情可能就要假手他人。其實,年前我們也想過申請入住護康院,可惜不合資格而被拒,直至師母被確診患上大腸癌之後,院方才認為我們可入紙申請。可是,最實際的問題來了--就算真的獲批,夫婦二人也不一定可以同時入住同一間護康院;就算有機會住進同一院舍,也未必可以共住同一個房間。」麥牧師坦承,尤其在晚年這個時候,如果要被逼和師母分開,他是萬萬不願意的。

入住聯合護康院
原來神早已知道他們的需要,因此在麥牧師6月返港期間,就為他們的將來鋪好路。「跟李非吾師母聊起,她極力推薦聯合醫院屬下的護康院,認為那是個養老的好地方,因為那是她過去五年的親身體驗。」麥牧師經過禱告和家人商量後,便著手申請;想不到三個月後已獲院方通知,可給他們提供夫婦同住的雙人房間,就這樣,他們便順著神開的路而行。

麥牧師看中聯合護康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他說:「聯合醫院是一間全科醫院,當中有老人科、心臟科、眼科、腫瘤科......患普通病的,可向駐診護康院的醫生求醫,要是需要入院治療的,亦可直接進入聯合醫院,方便得很、收費也合理;更重要的是,跟醫護人員完全沒有語言隔膜,溝通直接無誤。」另一個吸引麥牧師和師母回流的因素就是,大女兒麥之華已經隨回港工作的丈夫留居香港,難怪他們的人和心,都給這股強大的吸攝力牽動了。

從為甚麼到做甚麼
在麥牧師和師母身上,我們看到夫婦互相結連的情愛。雖然結婚至今已經超過60年,但他倆仍堅守著當日的盟約--無論境遇如何,或健康、或疾病,二人都在愛裡彼此扶持。這份終身廝守、矢志不渝的愛,確是令人動容。

那麼,麥牧師對神的愛又如何呢?他認為,一生甘心將生命獻上、委身服事,就是他對神的愛所作的回應。他以《馬太福音》25章「按才託付」的比喻,闡明一個十分重要的信息--不要問「為甚麼」,而是要問「我該做甚麼?」他指出:「比喻中說到,主人分別將五千、二千和一千銀子交給三個才幹不一樣的僕人。結果,拿五千的,另外賺了五千回來;拿二千的,亦有二千的盈利;只有拿一千的,把銀子埋藏在地裡,原銀子交還主人,而且還誹謗主人,直指他忍心,沒有種的地方要收割,沒有散的地方要聚斂。因此,主人在誇獎前兩個僕人『忠心又良善』的同時,便責罵那個一點力都不肯出的僕人,指他又懶又惡。首先,我們不要問『為甚麼』神將那麼大的恩賜(五千銀子)給某某某,而我卻只有那麼少(一千銀子);也不要抱怨神不公平,而是要問自己,『我該做甚麼?』因為,如果各人都按著神所給的才幹,努力盡心去作,必然得著神同樣的稱許;相反,埋沒才幹、甚麼都不做的僕人,肯定受罰。」

一錠銀子神的愛
其實,這兩句話也是麥師母最常用來處事的態度--「不要問為甚麼」,而是要問「我該做甚麼」。所以,當她在毫無心理準備下,被告知患上大腸癌的時候,她亦同樣以積極和正面的態度去迎戰。麥師母沒問為甚麼這個病會臨到自己,而是問「我該做甚麼?」她選擇依從醫生的指示,按部就班地去接受治療--在切除腫瘤手術後,她便開始以口服藥物展開八個化療療程,現在只差最後一階段就全部完成了。求神徹底醫治師母,使她早日康復,繼續服事和教導。

麥牧師再以《路加福音》19章「主人交銀給十個僕人」的比喻,來說明「一錠銀子」的深層意義。他說:「這個分銀子的比喻跟前述的『按才託付』比喻十分相似,但當我多番細讀之後發現,這『一錠銀子』就是『神的愛』。

神給每個人的愛都是一樣,無分彼此,那麼,蒙受神愛的人又當怎樣回應呢?拿了一錠銀子的,有人賺了十錠回來、也有人賺了五錠,卻又有人只把銀子包在手巾裡存著,完全沒有付出或努力過。同樣地,主人誇讚那些忠心又良善的僕人,亦責備那又懶又惡的僕人。每個人對神愛的回應(反應)都不一樣,例如德蘭修女對神愛的回應很大,等同那個賺了十錠銀子回來的人......那我們回應神的愛又有多大呢?」確是一段發人深省的話,這也是麥牧師和師母留給我們的事奉榜樣。

文:李鄭玉珊 轉載自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以下是「影音使團」專訪特輯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