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才:也有缺乏信心時

羅慶才牧師 堅強也有缺乏信心時

今期《號角》的主題是「剛強壯膽」,但原來外表看來堅強的人,也有信心不足的時候,遇到難題,也想逃避——他就是剛連任浸信會聯會會長、被人稱為「時代先知」的羅慶才牧師。

羅慶才牧師生於基督教家庭,自小已跟父母返教會,上兒童主日學,「我沒有選擇。」他笑說。他在家中排第三,上有家姐和哥哥,下有一個弟弟,「我夾在中間,父母對我的注意較少。」家庭環境的成長,造就他沉默寡言的性格,「少年除了好動一點之外,都是比較靜,說話很少。我喜歡閱讀,去街都是書不離手,搭車搭船都看,很多想法都放在心裡,不會主動向人講。」

中三感動蒙召

他讀基督教學校,中三暑假時跟家姐去學校夏令會,在聚會唱詩時大受感動,就在那刻立志長大後要獻身做傳道,「那首歌叫《馬其頓的呼聲》,歌詞很好,音調感人。當時覺得神呼召我,感覺很強烈,於是起身決志,奉獻做傳道。」但回到家之後,一切趨於平淡,繼續上學,「我無向父母提起,只有家姐知道,這件事一直埋藏心裡。」激情與內歛,同時存在於他的人格中。「有時會想,自己適合做比較隱蔽的工作,如果不是在基督教家庭長大,我或者會做修士也不定。」

神學畢業後,他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教書,之後在浸信會教會當主任牧師,去年更獲選浸聯會會長,今年再度連任,成為一個大宗派的領袖人物,擔子愈來愈重,「憂慮當然有,會憂慮做得不好做錯,無論是在教會事奉,抑或在神學院時都有,或者自己說話之間會傷害人,都有這些時候。其實做了牧師後都有這些憂慮,因為好難預料自己所做的後果,可能換另一個人或場景,所做的事又會不同,有時都會對自己缺乏信心。」

羅牧師喜歡讀舊約和先知書,舊約先知經常奉命向以色列民傳講上帝的話語,卻經常遭到人的拒絕、辱罵,甚至迫害,例如耶利米和阿摩司,他們的書信,是用血和淚所寫成的,「近年我在不同場合,都喜歡引用阿摩司書的說話,好激勵我,覺得裡面的經文是為香港而寫;另外我又看過一些學者寫的書,提醒我上帝的說話不是只叫我們得平靜和安慰,會令我們感到渾身不舒服,坐立不安,會帶來好大衝擊,攪擾我們的內心,燃燒我們的生命,對於我,這火不是烈火,而是一團溫暖的火,激勵我繼續向前行。」

時代的先知

羅牧師就像這個時代的先知,迫切地傳講聖經的話語,但他坦言有時會缺乏信心,甚至想逃避,他笑說這可能是不少男士都會面對的心理關口,「有時遇到難題會好擔心,會有逃避心態,有時會把事情拖遲處理,或者暫時放低,當然啦,有時都要硬著頭皮去處理,因為到頭來都要面對,但有時你不理,反而事情會自動解決呢,哈哈。不過,到最後,做得好就感謝上帝,做得不好,就叫做學習功課。但在信仰上我有底線和原則,會用原則去處事。」

但有一件事經常發生在他身上,他說經常夢見遺失物件,而且以不同形式出現,「我沒有特別分析夢的意思,但就覺得奇怪,夢會從不同的形式出現,是否有潛意識缺乏安全感或信心,可能要心理分析一下。」問他是否曾遇過一些重大失去的事情,他又說沒有,「我長大以來,一直都有這種夢,不斷重覆,有時會有種不踏實的感覺,但我沒有特別壓抑或處理,只覺得奇怪,這不到我自己控制到的。」發夢真的不是人可以控制的,想到羅牧師多年來發同一個怪夢,又揮之不去,就如上帝加諸保羅身上的那根刺,感受到人的軟弱和有限,也看到上帝的恩典總是夠用的奇妙。

訪問期間,深深感受到六十八歲的羅牧師是一個坦蕩蕩的人,而且一生都在經歷信心的功課,雖然常常處於憂患和不安之中,但神總是使他剛強壯膽。他笑說早已過了退休之齡,但體力及思想還可以應付,有力量走下去,「一般健康體力,都還算可以,除了行山爬樓梯會喘氣之外,平日行路都無問題;在精神屬靈上的,現在這個階段當然比以前成熟,仍有分析能力,未成為老糊塗老固執,仍有彈性接受新事物和意見。我自問都有自省的能力,不停檢討自己。」

在創造主面前,他明白自己的位分,「我計劃兩年後退休啦,到時可能會『散晒』也說不定。但做什麼都好,都是上帝給我的位置,祂沒有將一些難擔的重擔加在我身上,沒要求我做一些和性格不合的事,這都是上帝的恩典。」

對《號角》的勉勵

羅慶才牧師在香港浸會學院傳理系畢業,雖然之後轉讀神學,也總算是半個傳媒人,對於《號角》由報紙轉做雜誌,他認為是好事,「傳媒可貴的地方是可以承載不同的觀點,使不同觀點的人都可以表達意見,在基督教界,這都有很大的需要……《號角》作為福音性雜誌,可以提供不同的觀點給讀者,做深入的報導和分析,產生更多討論和多元的聲音。」

 

文:黎明輝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