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詠思校長 追求作温柔的人

甚麼是溫柔?

「對很多人來說,外型斯文、談吐舉止令人感到舒服,不帶攻擊性或令人感到壓迫感,都可以歸納為溫柔吧。然而,溫柔該有更深的層次,一個溫柔的人不是柔弱、沒有立場和想法,而是具備一顆熱熾的同理心,曉得照顧和包容別人的感受,並且擁有高EQ和高感染力,同在的時候,往往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人感覺到安心、柔和、可親。」聖公會油塘基顯小學蘇詠思校長帶著溫婉輕柔及堅定的語氣說著溫柔的特質。

「溫柔的人會放下偏見,站在他人的位置思考,關心對方的情緒」。說著說著,蘇校長憶起數星期前在學校發生的一件事:「有一位家長氣沖沖來到校務處,嚷著要見我。我立即在心裡禱告,思考應如何應對。但坐下來,那位家長卻良久沒說出話來,後來終於吁了口氣說:『校長,我是來向你們請教的,我不知道怎樣教我的孩子……』這個情景,勾起我多年前教書不久時發生的一件往事。當年有一個學生『出貓』,我便邀約媽媽見面,面談時媽媽一直在責罵,更突然發火刮了小朋友一巴掌!之後,卻逕自難以抑制地哭了起來。我當時深刻感受到媽媽對兒子不是感到嬲怒,更多的是傷心和失望,背後有著很多很多的愛和期望,還有的是自責和不知所措!我沒有忘記這位媽媽的表情,至今自己當了媽媽,也想起自己的媽媽,心中充滿感恩。」蘇校長一度哽咽。

稍為停頓後她說:「橫蠻的家長我遇過,要沉著的應對,但相信其實很大部份來找我們的家長都是想尋求協助,需要安慰!有時,我會輕輕跟他們說:『我和你一樣愛惜這個小朋友,很想與你同行,你願意告訴我多一些嗎?』不少時候,對方的態度都會隨著出現奇妙的轉變。願意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量,易地而處,可能是化解衝突的第一道曙光」。蘇校長不疾不徐,由內而外散發著一股溫柔的力量。

真正溫柔的人應該是包容性高。「接納不同背景和想法,這話說來容易,做起來真的很難。即使在工作團隊,大家有著為學生好的共同目標,但始終每人的思想速度、步伐、經驗都不同,有時要學習忍受別人的誤解,有時要忍耐,等待適當的時機和場合去說合宜的話,因為無論道理多強,一句冒失的話就能破壞關係,或令事態更糟!有句廣告對白『贏咗場交輸咗個家』,真的,我是一個邏輯性強和傾向將話講清楚的人,所以更要刻意操練這種克制和判斷。『話到嘴邊留半句,理從是處讓三分』,求主常常給我能退一步的能耐和智慧。」

溫柔的人也願意聆聽,會用令人舒服的方式去表達。蘇校長不諱言自己是個急性子,以往也曾碰釘,「我一向快手快腳,思考快、說話快,對話時很快就能歸納重點,自覺這便是有效率;但原來有時候,當我以為已表達得很清楚時,有些細節對方是接收不到的,我需要學習調校其中的落差。另曾有一次,一位同事突然來找我,當時我正急著要處理枱頭的工作,但因不想拒絕對方,於是告知我可一邊工作一邊處理。儘管我確在聆聽,也適時地提供了協助,但後來知悉這樣也令對方感受不好。想起曾經聽人說過『人事、人事,人一定在事之前』,感覺很有道理,我想到來找我的人,必是有其需要和原因的,所以現在即使有多忙,但當有人前來,我都盡量先放下手頭的工作回應。感謝這些點點滴滴,我在不知不覺間也有成長了。」

從女兒成長中,不斷修正對「教養孩童」的看法,從渴望贏在起跑線,到尋求恩賜與召命,希望孩子都能超越高分,愉悅Go Fun

聖靈所結的果子

對話中,感受到蘇校長有著一顆柔軟的心,擁有溫柔的特質,蘇校長則謙稱自己還在努力學習中。「或許嬌小的外形較易予人溫柔的感覺吧,也可能跟說話聲線、語氣、用詞、表達方式,或是肢體動作有關。然而溫柔遠遠不止這些,溫柔是聖靈所結的果子,願意讓聖靈管理的人,才可以做到溫柔,即使在情急之下、在受委屈的當兒,也能順服聖靈而按捺,不急於為自己辯解,不讓壞脾氣和情緒胡亂跑出來,自問仍在學習的路上跌跌撞撞,需要不斷竭力追求啊」。

信靠順服

談到順服聖靈,蘇校長分享自己從小在基督教學校和教會長大,很多聖經金句都曾給予幫助,其中哥林多前書二章九節,「……上帝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最常給她信心和力量,「這裡說神恩典的偉大和奇妙,根本是我這個有限的人未曾見過,甚至無法想像和理解的,我怎能因為自己有限的想像力,而不肯相信上帝無限的作為呢?我是一個無法看穿將來的受造物,怎能因為自己解決不到,就妄自斷定掌管時間空間的上帝同樣解決不到呢?一想到此,就有莫大的安慰和盼望了!」

極推行同理心教育,知識與實踐並重

2008年成立Kid Kid Sing,後又積極發展學生敬拜隊,認為音樂和創意是栽培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元素

看見人認識神

那我們該如何學習溫柔?秉持著對基督教教育的信念,蘇校長期望小朋友學會兩件事:第一是「看見人」,第二是「認識神」。「溫柔的品格包含同理心,小朋友要先看見世界不是圍繞著自己而轉的,才能『理解』到別人也有其位置角色、難處和需要,並進一步學習釋放出善意和溫柔來互動。我見過有學生上學時獨自神氣地跑在前頭,偶有不滿時會態度惡劣地使喚跟在後面、替他們拿書包的家傭姐姐或祖父母,恐怕他們長大後也如此看待他人,學不會尊重兩個字。」她娓娓道來。

「再而是認識神。一個人能有溫柔的表現,不是因為柔弱,反而是因為認識神而內心篤定、大有平安,明白在得意時毋須驕傲,因為賞賜的是耶和華,在挫折時也不致膽喪,因為沒有任何事能將我們與神的愛隔絕。聖經中很多很好的提醒,例如『神賜給我們不是膽怯的心,乃是剛強、仁愛、謹守的心』、『賜下出人意外的平安』等,讓我們可以憑信交託,即使在不安、衝突、無力時,仍能持守溫柔的特質,學習沉著、忍耐和等候。」她希望學生也能有這種得著。

激發孩子的同理心

為讓學生看見人和認識神,蘇校長近年積極在校推動「同理心」教育,「我希望透過各種體驗活動,讓學生學習聆聽和理解別人的想法,並作出合宜的回應,明白需要善待他人,更重要是明白背後的原因,這不是書本或知識層面上的學習,而是通過反思和實踐而得、更內化的品格栽培。」

「有學生跟我分享,他用環保物料親手做了一個公仔,送給一位很喜歡貓但患有鼻敏感而養不了的好朋友,這個愛的舉動體現了同理心,也令對方感到十分窩心」,「我們也嘗試把這個元素放入課程。曾有學生利用簡單原理,設計了一個幫助過渡活躍孩子專注上課的工具,雖然並非很成熟的作品,但很欣賞他們不是單單掌握知識,而是在製作過程中關顧一些有需要的人,並且透過自己的技術和能力,親手做出讓人得益的東西,這種品格非常寶貴。」她說。

此外,「聖經說『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我們在早會及宗教課中也推動互相代禱,課室亦設有代禱板,例如為疫情中的病患和醫護禱告、為停課留家乏人照顧的孩子禱告,也為世界大事如饑荒、戰亂、貧窮地方代求,以擴闊學生的眼光,看見世界上不同的需要。」

其實,被同理的對象除了人,還可以是動物和大自然的,「今年我帶學生去狗場看小狗,讓他們知道原來香港有很多流浪、被遺棄的動物,讓學生有機會親身接觸,身體力行,付出愛心。從他們的反思心聲和行動承諾中,可以看到孩子的成長。」說時難掩她內心的喜悅。

無論疫情前或後,希望孩子越高分悅Go Fun的心不變

愛學習學習愛

最後問蘇校長的教育理念?她以自己創作的一個口號回應:「愛學習、學習愛、越高分、悅Go Fun」——「能學習是福氣,我們應盡力裝備自己,成為合用的器皿,而愛是一生的功課,要不斷更新、不斷學習。至於越高分的意思,不是叫學生不去追求高分,天父給予每人不同的能力,當然都應該盡量發揮,追求卓越,做到最好的,只是我希望學生要超越高分,享受學習過程,更看重背後各種質素如專注、忍耐、自律等,快樂地尋找夢想!這是我從女兒成長過程中體會到的。」

在追尋夢想的路上,讓我們都追求成為一個溫柔的人,被天父無窮的愛所充滿,能望見「他人」的需要,考慮別人的感受,好像一盞明燈,照亮周遭的人!

每次轉換環境都是一次新挑戰,也是經歷祝福的寶貴機會,深信主恩夠用

 

文:Ellen

圖:由受訪者提供

No Comments Yet.

Leave a comment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