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歐華:耶利米書的信心之旅

耶利米書的信心之旅

《耶利米書》是先知耶利米的言論和異象記錄,書名源於他的希伯來文名字“ירמיהו”(Yirmeyahu),意為「耶和華會起誓」或「耶和華定會成就」。傳統認為《耶利米書》由先知耶利米撰寫,巴錄擔任書記協助編纂。耶利米於猶大王約西亞十三年(公元前627年)受召為先知,服事國家長達40年,直至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淪陷。他的事奉涵蓋猶大歷史最動盪的時期,他警告人民因道德敗壞、敬拜偶像與社會不公將遭受審判,最終國家滅亡、人民被擄。他的信息引起人們強烈反對,被視為不忠於國家,甚至多次被囚禁與迫害。

本書成書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文體多樣,包括預言、敘述與第三人稱論述。內容可分為三部分:

  1. 審判的神諭(耶1-25章):揭示猶大的罪惡,預告來自北方(巴比倫)的審判。
  2. 安慰的書卷(耶30-33章):應許猶大將在審判後復興。
  3. 對列國的審判(耶45-51章):宣告外邦國家的結局。

書中亦有傳記部分,如耶利米遭受審判(耶利米書二十六至二十九章)及耶路撒冷淪陷時的經歷(耶利米書三十四至四十四章)。附錄(耶利米書五十二章)記載耶路撒冷被圍困與攻陷,內容與《列王紀》相似。

耶利米的事奉充滿挑戰,他的警告被視為叛國。例如公元前594年,當猶大考慮聯合外邦國家對抗巴比倫時,耶利米戴上枷鎖,象徵應順服巴比倫,因為這是神的旨意(耶利米書二十七章2節)。但假先知哈拿尼雅打破他的枷鎖,宣稱兩年內巴比倫將被擊敗(耶利米書二十八章10-11節),受到人民歡迎。然而,歷史證明耶利米所言為真,公元前586年,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徹底毀滅猶大(耶利米書三十九章1-2節)。

耶利米不僅宣告猶大的滅亡,也預言以色列人終將歸回,重建國家與聖殿。他一生被輕視,但最終成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先知之一。

耶利米被稱為「淚眼先知」,反映他承擔不受歡迎的信息所帶來的掙扎。他生活在國家衰落之際,見證亞述帝國衰敗、巴比倫崛起。他的核心信息是:猶大的滅亡並非因敵人強大,而是因自身罪惡深重,遠離公義與真理。

《耶利米書》的教訓是:真正的國家強盛,不在於軍事與政權,而在於道德與信仰。當社會充斥謊言與腐敗,歷史終將揭示誰是真正的先知,誰是自私的政客。耶利米的忠言逆耳,卻最終成為國家重生的關鍵,提醒我們堅守信仰,敢於直言,以真理為導向,縱使短暫不被理解,歷史將證明真理永遠長存。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