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傳歐華:約伯記的信心之旅

約伯記的信心之旅

《約伯記》是一本具有深刻挑釁性的書,探索人生不可捉摸的旅程。本書涉及的問題,往往令人困惑。為甚麼義人要受苦?悲劇發生時,上帝在哪裡?上帝為甚麼允許悲劇降臨在祂的兒女身上?如果上帝是全然慈愛的,祂怎麼會允許人受苦呢?難道祂就不關心嗎?在艱難的時候,還應該敬拜上帝嗎?那麼,所謂祝福與困難,究竟有何意義?然而,《約伯記》對於上述重要的問題(起碼對於受苦者如約伯而言),一概沒有答案。那麼,為何還要讀《約伯記》呢?

《約伯記》在序言和結語都是以敘事的方式(約伯記一至二章,四十二章7-17節),記載約伯是個義人,卻遇天災橫禍,喪失子女和財產,並患病。然後,在三個回合的詩體對話中,再加一段發言,描述約伯與他的朋友對受苦及罪的問題,展開深入的討論和爭辯。最後,上帝親自向約伯說話,要求約伯以謙卑和敬畏的心相信上帝。

在開首和結尾的這兩段敘述,而不是書中佔了絕大部分篇幅的對話,才是《約伯記》最關鍵之處。在開篇的章節中,讀者可以看到天國的寶座,上帝的決定影響天地。在全書的結尾,上帝向約伯詢問,就是讓他看到,在受造界中主權誰屬。相對之下,撒但認為,約伯只為他所得到的祝福而敬拜神。如果把祝福取去,把苦難帶到他身上,約伯就會當面咒詛神。兩者是代表了上帝與撒但的不同觀點:究竟人在社會中是有既定反應,可以預期操縱的一員,抑或雖然不明白困境如何渡過,卻仍然是威武不能屈,雖千萬人吾往矣?

至於書中絕大部分篇幅,發言的不論是苦難的主角或友人,不論是否義人或智者,其實都無法解答人為何受苦的問題。約伯的幾個朋友,雖然說話是「金句」不斷,卻代表了無知之徒妄論別人,滿是錯謬。關鍵不在於你的說話中有多少智者之言,而是你有否與受苦者同行?受苦者若是你的朋友,他需要的是你與他同行,而不是為他找尋答案。

約伯是所有信徒的榜樣,因為他最後不是要答案,而是謙卑地順服上帝對他生命的主權。約伯抱持敬畏的順服,承認上帝的決定權。這樣的抉擇,在書中約伯的一句話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必殺我;我雖無指望,然而我在他面前還要辯明我所行的。」(約伯記十三章15節)不論人生有何困境危難,甚至毫無指望,上帝仍然是我辯明一切的對象。

 

文:蔡錦圖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