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賢小傳﹕亞希多弗

亞希多弗

以前我們介紹過以色列王大衛的故事。他犯姦淫後,帶來一連串的悲劇故事;當一個領袖犯罪,受害的不但是他一個人,而是他的一家,甚至一切在他帶領下的眾生,亞希多弗就是這些悲劇人物其中的一位。表面上,亞希多弗擁有很多香港人羨慕的特質——聰明、進取、有遠見,可是他心靈中的軟弱卻使他不能從絕望中自拔。

亞希多弗出場時已顯出非凡身份:「押沙龍獻祭的時候,派人去把大衛的謀士,基羅人亞希多弗從他本城基羅請來。」(撒下十五章12節)押沙龍要推翻父親大衛的政權,開始時已有不少人跟隨押沙龍(十五章11節提到起初已經有二百人),作者唯獨提出押沙龍派人邀請亞希多弗,頗有三顧草廬之感。單看這一節,讀者可能以為亞希多弗將會在押沙龍的政權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能這也是亞希多弗自己的期望,但讀者很快就會發現,亞希多弗只是一顆閃過即逝的流星。

故事開始時,亞希多弗已經住在家鄉。他是否已經退休呢?如果他已經退出政壇,為何又要重出江湖呢?經文沒有回答這些問題,可能是押沙龍的盛意拳拳,亞希多弗才免為其難的復出;也可能他相信自己寶刀未老,大衛卻讓戶篩取代他的位置,因此想在年輕的王的政府中再闖一番事業。無論最初的動機如何,他上位後就顯得積極進取,要幫押沙龍將他的父親大衛趕盡殺絕;但事與願違,他的才智被王忽略,亞希多弗黯然重回他的家鄉(十七章23節)。

他對押沙龍獻了甚麼計謀?他首先叫押沙龍公開地和父親大衛的妃嬪親近,刻意羞辱自己的父親,以示眾人有破釜沈舟的決心取代父親的王位(十六章20-23節)。此外,他自告奮勇,利用大衛還是陣腳大亂和心情低落的時侯,帶領特種部隊連夜追趕,盡快把大衛殺掉,讓押沙龍的政權可一勞永逸(十七章1-4節)。亞希多弗曾是大衛竉愛的臣子,竟然對大衛毫不留情,他確是「快、準、狠」的典範。

押沙龍聽從了亞希多弗的第一個建議,至於第二個建議,經文中有些互相矛盾的地方。一方面,亞希多弗提出追殺的建議後,經文記載大衛放在押沙龍身旁的間諜戶篩提出反建議:他勸押沙龍取得以色列眾人的支持後,才出兵圍剿大衛。王和眾人的反應是「亞基人戶篩的謀略比亞希多弗的好。」(十七章14節)似乎指王沒有聽從亞希多弗。不過,接著的經文卻說有兵追殺大衛,大衛一行眾人要漏夜過約但河逃命(十七章22節)。可能押沙龍初時確有派兵,但聽了戶篩的意見後,就停止了繼續追殺。亞希多弗見自己失勢,大衛也逃跑了,可能也預見押沙龍終必會失敗,就回家上吊死了(十七章23節)。

「那時,亞希多弗所出的策略,好像是人求問神得來的話一樣。」(十六章23節)為何一位才高望重的「亞希多弗超人」,竟然落得如此收場?原來神應允了大衛的禱告(十五章31節),使亞希多弗的計謀成為愚拙。故事強調人世間的成敗得失,原掌握在上主的手裡,「君王不是因兵多得勝,勇士不是因力大得救。 」(詩三十三章16節)人應該敬天;如果強行要勝天,可能會自招滅亡。亞希多弗卻不願意接受這事實,當命運和他作對,他無法取勝時,他寧死也不認失敗。

今天的社會中,有多少人像亞希多弗這樣,以為靠著自己的聰明和「快、準、狠」,就一定能在事業上出人頭地,當略有成就時,或以為高人一等,但逆境和失敗來臨時,卻無法接受,甚至像亞希多弗這樣,選擇以死來逃避失敗。追求成功本身不是壞事,但如果把自己(或家人)的價值建在成敗得失之上,忘記了感恩和愛心的重要,會否走上一條車毀人亡之路?如果國家的元首自命不凡而不肯接受自己的失敗,更可能讓廣大人民陷入困局。讓亞希多弗成為我們眾人的警戒。

 

文:雷競業作者簡介

Comments are closed.